《错误》教学实录(一)

师: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皇帝有三宫六院,妻妾成群,造成了诸多女子独守空房。国家有民族边疆之争,战争让人“情分两地”,女子独守闺房,因此,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留下了一个个哀怨而又凄美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我们的意识中,代代流传下来。比较有名的是宋代的李清照的《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绪。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情有厚薄。那么现代诗人郑愁予又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的‘错误》。
师:上节课大家已经预习了,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郑愁予呢,听好要求只着重介绍他一生辗转各地的经历就可以。
生: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师:从这位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郑愁予一生四处漂泊,是一个真正的“浪子诗人”,那么“浪子诗人”笔下的诗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呢,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在这位同学读的过程巾其他同学要注意三点:1.字音是否正确。2.停顿是否恰当。3,轻重音是否合理(放伴奏音乐)。
(生读诗)
师:我请一位同学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一下点评。
生:字音正确,每节诗之间的停顿适中,“美丽的错误”读的比较轻。
师:对诗的朗读可以表现出对诗的理解和情感把握,比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是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的,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时候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对第二句诗“莲花的开落”处理得很好,语速读得缓慢,可以使人感到那无限等待中的失望之情,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对诗的情感把握基本上是正确的。下面由我为大家范读一下。
(教师朗读)
师: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同,读出的味道便也不同,同学们可以读出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想试试?
(找生朗读)
师:非常不错。通过朗读,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诗中都出现了哪些事物呢?
生:马蹄莲花春闹东风(板书这些事物)。
师:那诗人在诗中仅仅为了表现这些客观事物吗?
生:不是的,为了表现诗人的感情。
师:嗯,其中是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这种蕴含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叫意象。在诗歌的创作中,诗人努力追求意象之美,古人刘舞说:“诗人感物,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那么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这些意象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看黑板)
师;马蹄:达达的马蹄将独守空闺女子死寂般的生活掀起了涟漪,出现一种无比的惊喜,而后因不是所盼之人,只是一个陌生的过客,又转人“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怅然若失。
师:莲花:莲花开落,花如此,韶华渐逝,人又何尝不然?莲花开落的过程不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嘛!春闹:春闹不揭,有没有那种“想佳人,妆楼望的”的期待呢!东风:同学们可以想起哪句诗中也有东风这个意象呢?
生: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师:对!那是“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寂寞与凄美。诗人运用这么多的古典意象组合成了一个唯美的意境,可以看出郑愁予的古典诗词的底蕴,因此郑愁予又有“中国的中国诗人”之称。通过这几个意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