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1课:我们的食物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 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 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 、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2.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1.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2、分类


3、我是美食小导游
4、拓展:
导入:
谈话导入
学习我们的事物有哪些
拿出科学文件夹,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

这是我们这里的地方名吃,欢迎品尝。
介绍济南的各种小名吃,可以让学生提前去名有小吃城做一个社会小调查。
调查我们当地的饮食习惯。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汇报分类结果
按什么标准分
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地方名吃。

第2课:我们的营养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人的食物中包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营养成分。
2、 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食物主要成分的实验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3、 对学生进行营养保健方面的教育。
学习重点:
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学习难点:
如何获得营养成分的信息
学习准备
1、 酒精灯、火柴、碘酒、滴管、镊子
2、 馒头、土豆、熟鸡蛋白、瘦肉、肥肉、花生(每种食物均切三等份)
3、 学生四人一组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认识、研究食物的主要成分

三、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四、统计每天所吃的食物以及所含营养成分,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1)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丰盛的食品,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你们想吃什么?
(2) 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各种食物 过渡;那么人体需要食物中的哪些营养成分?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相同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食物的营养(板书课题)

1、 你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2、 出示课件(让学生知道主要营养成分的作用)
我们怎么知道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有的可以看出来或尝出来,如食盐、水、而蛋白质、脂肪、淀粉我们既看不出来也尝不出来,可以用简便的方法来检验。 3、 师生合作探究、检验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
演示1:煮熟的鸡蛋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演示在酒精灯上烧,让学生闻闻是什么气味?(类似烧头发的味道)这是蛋白质燃烧的特有的气味,我们可以烧、闻味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演示2;测眼力,辨脂肪,看谁的辨认能力强?
演示把肥肉放在纸上压,让学生观察纸上有什么?摸摸有什么感觉?(让学生知道油迹和水迹不同,颜色发淡黄,不容易干,摸着油乎乎的,容易透光,我们用按、压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脂肪。
演示3: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想不想看? 出示淀粉液写的字,让学生观察,立即用刷子沾碘酒一刷,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结:我用淀粉液写字,然后沾碘酒在上面一刷,就变成蓝黑色,这是淀粉特有的性质,我们在食物中滴碘酒如果变成蓝黑色就说明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淀粉。 学生拿食物进行交流。
填写科学文件夹

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检验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运用学习的检验方法,分组检验我们常吃的食物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实验前有两点说明:
(1)、先讨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
(2)、大家在做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填好学习记录卡。
2.分组实验
3.汇报结果(出示课件)

六、板书设计:
食物的营养
蛋白质 烧、闻味
脂肪 按、压
淀粉 滴碘酒
维生素

第3课时 饮食与健康
学习目标: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预防“病从口如”有密切关系,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学习难点:
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学习准备:
录音机、、图片、
五、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本课学习活动教师出示课件资料,学生与教师的谈话,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了解学习内容。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积极交流互动。
一、引入:
我们的饮食科学吗?
二、
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甜食为主的配餐。


怎样搭配事物才合理?
教师给学生介绍我们的食品结构。

三、设计一日三餐、

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饮食卫生要做到: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不偏食,不挑食。
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饱,
晚餐吃得少。
暴饮暴食最不好。
从小养成好习惯,
身体健康又强壮。

四、 做营养小报:

做一份《营养与健康》小报。

学生谈谈如何是科学饮食?


学生交流汇报:
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 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而晚餐吃的太多,会引响睡眠。所以不要吃的太饱。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要吃得较好。
第4课时 水变咸了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3. 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二、学习重点:
学生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三、学习难点:
学生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透明的杯子、水槽、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砂糖、漏斗、滤纸、铁架台。
学生准备:透明的杯子、食盐、面粉、沙、砂糖。
五、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以实验形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食盐和沙在水里显著的不同和变化。
通过实验激起学生好奇心,以增强实验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实验要求,提高实验效率。学生让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归纳进一步深入理解“溶解”的含义。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将学习引向课外。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做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实验。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沙的溶解实验。对比沙在水里的变化和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高锰酸钾、面粉、砂糖的溶解过程。在小组实验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后先观察,认识高锰酸钾、砂糖、面粉,后动手做。
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在操作中的发现:有没有实验中发现问题?
2、指导学生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这些混合物。教师指导过滤方法,讲解过滤要点。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过滤。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及时予以记录发现。
指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整理观察研究结果。
教师简要小结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三、拓展延伸:
教师谈话:“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学会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呢?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回到家里可以继续研究身边的一些物质的溶解情况,明天告诉老师你的研究成果好吗?”将科学研究活动延伸课外。1、学生分小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成果。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先进行猜测,后动手实验,并将实验观察结果记录于表中。
交流讨论食盐和沙在水中的不同变化。

2、学生进行过滤,并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实验现象答案、修改完成表格,并积极讨论、汇报、总结。

第5课 怎样加快溶解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搜集数据和资料,并作简单的记录;能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活动,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认识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重点难点
探究水与生命的关系,培养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信息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课前准备
师:有关水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生:收集有关水与生命的资料;记录自己一天的饮水量;观察、记录有水和没水大蒜的生长变化情况。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与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四、体验与记录水果糖溶解的时间


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教师: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板书:溶解)
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任务(板书:怎样加快)
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怎么证实?
怎样做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搅拌”能加快溶解?
出示两杯一样多的水。
让一名学生上来:老师一杯,你一杯,还有两块糖,按同学们的说法,你来试一下。
交流结果并小结:搅拌确实可以加快溶解,你是如何很容易看出来的?板书:对比(比较)
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在搅拌的这个实验中,你们有没发现老师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什么讲究吗?找出实验中不变的量(告知我们用的是目测,科学家则更精确)和变量。
归纳并总结:搅拌确实可以加快溶解,这是通过对比实验得出。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一个前提:就是其他(水,糖、杯子)都一样,只是用的方法不同。因此在平时,只要依据这两个条件就可判断是否加快了溶解。
如果应该一样的出现不一样会怎样?
教师:在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教师:那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教师:你身边还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各组比赛。
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水果糖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有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分发水果糖,实验。


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学生:实验求证。【以“搅拌“示例】

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3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3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3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

学生说。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第6课:做一杯饮料
学习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作品,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液体,也可以溶解气体,知道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
知道水也能溶解液体、气体。自行设计有创意的饮料配方。
课前准备
生:制作饮料的工具、食品。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与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以实验形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激起学生好奇心,以增强实验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实验要求,提高实验效率。学生让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归纳进一步深入理解“溶解”的含义。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将学习引向课外。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喜欢喝什么?
二、活动过程
1、研究成品饮料配方
师:我们来亲自品尝自己带来的饮料吧。看看它是由什么制成的?
学生品尝、观察饮料瓶商标汇报。
讲解某些饮料成分。
2、设计自己的饮料配方
师:现在我们就来自己设计制作一种饮料,可以对成品饮料配方进行改进,也可以自行设计,看哪组的配方有特色,有新意。
小组设计、制作。
品评活动。
3、交流探讨
师:大家在制作饮料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怎样加快溶解的方法。
三、拓展活动
阅读资料,调查其他饮料的制作方法。

1、学生分小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成果。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先进行猜测,后动手实验,并将实验观察结果记录于表中。
2、学生进行过滤,并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实验现象答案、修改完成表格,并积极讨论、汇报、总结。
板书设计:
做一杯饮料
饮料名称:
方法:
感受:

教后记:

第7课、水里有什么
学习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利用感官和借助仪器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2.善于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3.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的物质;知道对不纯净的水进行净化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了解自来水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能够利用感官和借助仪器进行水的净化,了解自来水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师: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石棉网、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坩埚、镊子、细纱布、放大镜等。
生:水样。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引入

二、活动过程

2、除掉水里的杂质。
3、我们的“自来水加工厂”
三、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可下查阅资料。了解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

师:课前同学们都到附近水域取了水样,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水里到底有什么?(板书课题:水里有什么)

1、水里有什么?
师:在取水的过程中,你都有什么发现?

师:水中有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一些杂草、泥土、等脏东西,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些脏东西,这些脏东西啊,我们称其为杂质。(板书:杂质)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带来的水,里面有杂质吗?怎样才能把它们清除掉呢?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师生一起分析哪些方法既能让水变干净又简单易行。
师:我们生活中处处用到水,这些水在进入我们家前,也必须先除掉水里的杂质和细菌。你知道我们生活中用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师:如果让你来建立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将通过哪些环节给居民提供清洁的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你心目中的“自来水加工厂”画出来!
4、师: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哪个同学表现出色?
师:随着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把海水的利用作为一个重点课题来进行研究,
请同学们可下查阅资料。了解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

第8课 植物的身体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学习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的观察;引导学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的愿望。
3、通过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能指认出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写观察记录。
二、学习重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重点、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观察植物,描述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三、学习难点:
学生感知自然事物学会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四、学习准备:
根据当地当时实际,提醒学生课前进行相应的观察准备,如卷尺、铅笔、放大镜等观察工具。教师准备关于植物的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五、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本课学习活动教师出示图片、课件资料,通过师生积极平等地交流谈话,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了解学习内容。通过在教师的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学会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的观察;在学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能指认出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写观察记录。通过学习,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学会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的愿望。一、教师出示植物的相关教学图片、课件资料。提出问题,谈话导入:“欣赏这美丽的植物,这些美丽的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就像我们自己一样。植物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思考,但不一定要把学生的答案放在完整而正确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深入思考怎样进行研究,探讨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室外的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到课前选择好的观察地点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分组,在观察过程中适时向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帮助学生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督促学生分好工,做好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做到自觉保护植物,使学生有目的、深入的研究观察。
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借助观察记录汇报收获体会,教师尽量给每个小组发言的机会,对学生观察过程中获得的新发现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目的、方法、过程以及感受,反思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在以后的野外观察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植物的六大器官,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某些器官的作用。
*三、自由活动(根据时间灵活安排):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做一做”的学习活动:拓印树皮、树叶画、种子画、果实造型等,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和内容进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进行,采取自评、互评、集中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小组同学的学习表现有客观地认识。
四、拓展活动: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长期观察,引导学生学习重点记录下植物的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学生对自然事物的中长期观察的习惯进行培养。一、学生观看教师出示的相关图片、课件资料。倾听谈话、积极思考,对本课学习问题进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深入思考怎样进行研究,探讨研究方法,激发研究兴趣。

二、学生在教师指导进行室外的观察活动。学生到课前选择好的观察地点进行分组观察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在观察过程中适时向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学会合理分工,做好观察记录。培养合作意识,体会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做到自觉保护植物,使学生研究观察有目的、深入的进行。
三、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观察记录汇报收获体会。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目的、方法、过程以及感受,反思小组分工、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野外观察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归纳出植物的六大器官,初步了解某些器官的作用。

*三、自由活动(根据时间灵活安排):
学生开展“动手做一做”的学习活动:拓印树皮、树叶画、种子画、果实造型等,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和内容进行。
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进行评价,学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进行,采取自评、互评、集中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小组同学的学习表现有客观地认识。
四、拓展活动: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长期观察,知道学习重点记录下植物的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教后设计
第9课 植物的根
学习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表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
重点难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表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课前准备
师:放大镜、镊子、大试管、棉花 生:带根的植物、直尺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二、活动过程
1、观察植物的根

2、研究根的吸水作用

3、认识其他一些植物的根
4、课堂评价

三、拓展活动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认识了一些植物,谁知道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

师:你想怎样对根进行观察研究?
小结观察方法(如量根长、数根的数量、用放大镜观察等)

思考:植物根很多很长,有什么作用?根毛壁为什么很薄

师:同学们认为植物的根有吸水作用?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提示:为什么这样设计?是否严密?还有更好的实验方法吗?哪种方法科学又简便易行?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什么?
课件展示:胡萝卜、洋葱、…
师: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
师讲解介绍。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请把你这节课的表现自己记录到书中的评价表中。
作业:继续观察、研究植物的根,了解根吸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讨论汇报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总结根的特点:植物的根很多、很长,在根的尖端有很多“绒毛”即根毛,根毛壁很薄等。

10植物的叶(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调植物“体温”,促进要不断吸收水分,并能使空气湿润。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3、教育学生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4、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蒸腾作用。
学习难点:设计实验证明叶的蒸腾作用。
学习准备
花和塑料袋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引目标,激发兴趣。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六、拓展:
谈话:人们在树林比较多的地方会感到空气比较湿润,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板书课题.
昨天我们把这盆花的茎叶用塑料袋罩起来,袋口用绳扎紧,放在了向阳的地方,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1)这些小水珠是哪来的?
(2)水蒸气从哪儿来?
(3)植物内部应该有什么样的构造水蒸气才能跑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水珠是由植物内出跑出来的,那么植物表面应该有让水蒸气跑出来的孔。
这证实我们的想法我们一起来观植物的叶子,(显微镜在课前调好)
蒸腾的概念。
教师加以补充
叶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呢?
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设计实验证明:蒸腾作用是通过叶进行的。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后汇报: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看到了植物表皮有一个小孔,这些小孔供气体出入的气孔。每种植物的叶子表面都有。
让学生描述
11 植物的叶(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科学家海尔蒙的实验,鼓励学生学习他为弄清一个疑难问题,坚持长年进行实验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根据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根据海尔蒙实验推想植物所需养料的来源)。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叶里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制造养料和氧气,从而建立初步的"光合作用"概念。
学习重点:
认识叶的光合作用,培养分析能力
学习难点:
认识叶的光合作用,培养分析能力
学习准备:
绿色植物、铁架台、双向夹、铁环、石棉网、酒精灯、锥形瓶、大烧杯、酒精、热水、火柴、棉絮、镊子、显微镜、叶的构造切片、相关的挂图和课件等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巩固应用
植物大多是由一粒很小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大的。它们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所需要的养料是由绿叶制造的
 


小结、讲解
认识叶绿体
绿叶中有什么样的构造能制造养料呢?让我们来观察一下。
  讲解
 进行演示实验:除去叶中的叶绿素
 
利用课件或挂图讲解光合作用
帮助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公式,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师生共同概述本课教学内容
你能设计几个实验证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11、叶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养料 + 氧气
教后记:


12植物的茎
学习目标
1. 知道植物的茎能输送水分和养料;
2. 能通过小组讨论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进方案;
3. 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
4. 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
学习重点:茎的作用实验证明
学习难点:证明实验的设计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供小组研究的材料:多种多样的带茎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茎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食用油;滴管;剪刀;两个装有不同颜色的水杯。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设计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怎样生存,你们知道了植物是怎样生存了吗?生答
师再问: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达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呢?
引导
出示事先准备的多种多样带根和茎的植物,让学生观察
归纳: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
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验证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的实验。
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并让某学生进行操作。
预测:植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2.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学生作出解释——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把水分和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说说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
学生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小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13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昆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难点
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热气球升空)。
学生准备
大塑料袋、无底铁桶、蜡烛、火柴、碎纸屑、剪刀、卡纸
五、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过热气球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录像: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
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与热气球一样会上升呢?
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
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起吗?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实验过程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哪个小组愿意到台前采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

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呢?

热空气为人类做了许多事情,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

大家想亲自动手做个热空气驱动的玩具吗?可以参照有关的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制作。一起来试一试吧!

课下让我们自己也试着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热气球来继续研究吧。这有热气球的制作方法,大家可以用来参考(出示热气球制作步骤图)。试飞的时候可要注意用火安全!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质疑及补充,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热空气比空气——轻
教后记:
14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以及应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完成认知;是学生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活动中做到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制造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学习重点
学生通过对充气玩具的探究,从而发现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反冲力性质以及应用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从气球学习活动了解反冲现象到通过其他充气玩具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
各类充气玩具如充气跳跳球、充气救生圈等、喷气式气球如反冲小车、“气垫船”等、细铁丝(线绳)、充气不一的小排球。
学生准备
各类充气玩具
五、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引导学生自己已有经验玩气球。充分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玩气球。

出示课前准备的关于气球的学具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活动中细心发现、认真观察思考,自觉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指导学生探究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性质的学习活动。拓展活动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学生生活爱玩交流入手,出示气球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通过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好多本领。今天我就带着大家玩一回,好不好?玩什么呢?我带来一个玩具——气球。”
“谁会玩?(学生举手)师:不举手的是不是不会玩气球啊?举手不见得是要发言,只表示我会玩。”
肯定学生已有玩气球的体验、指导帮助学生上台演示以往的游戏玩法。

教师出示课前关于充气的其他玩具:如充气跳跳球、充气救生圈等。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玩充气玩具发现压缩空气具有弹性性质。
“在我们平时玩的玩具里,除了气球这一玩具,我们还玩过哪些充气的玩具啊?课前我带来一些充气的玩具,想不想玩?想玩可以不过我还有个小小的希望,就是大家在玩的时候注意观察、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能不能自己解释一下自己产生的新问题呢?考虑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在活动中的发现和体会。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充气玩具的东西、材料,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科学研究还没

学生小组玩气球,通过玩气球发现、了解反冲现象。
玩法有:气球“气垫船”、“听话的气球”、气球小车、会唱歌的气球等。


板书设计: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教后记:

15、小火箭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小火箭作品,愿意合作交流。
2、关心新技术新发明多生活的重大影响,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
制作带有创造性的小火箭作品
学习准备
搜集有的资料以及制作小火箭所需工具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制作小火箭,让学生亲身活动,获得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感知反冲现象。


导入:
谈话导入
活动一:
他们为什么能飞上天?
结合我国古代人民法名火箭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飞机、火箭、礼花都是利用反冲的原理飞上天空的。
活动二:
制作小火箭
1、先讨论制作的过程。
2、准备材料阐述设计方案。
3、动手制作
活动三:
发射小火箭
找出活动的问题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己制作的小火箭。
师生评价:
改进小火箭,继续研究小火箭。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学习目标:
1、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愿意合作交流。
2、关心新技术新发明多生活的重大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学习重点
认识大气压力
学习难点
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学习准备
熟鸡蛋、广口瓶、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等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展开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问题的科学意识。

导入:
谈话导入
活动一:
瓶子为什么能吞下鸡蛋?
做以下几个小实验来研究:
1、盛有水的杯子里,压上硬纸板,将瓶子口向下,观察水会不会流出来。
2、将两个吸盘对着压合,研究怎样能使他们牢牢的吸在一起。
3、我知道钢笔为什么会吸墨水了。
活动二:
瓶子吞鸡蛋的原理
大气压力
解读什么叫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活动三:
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活动:
设计一个利用大气压力制作的玩具。
想办法让瓶子里的鸡蛋再吐出来。

第17课:水流有力量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指导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水从高处流下来的流量比从低处流下来力量大。  
学习难点:  
总结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因素:水位高,流量大。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实验,四组)
(一)能拆卸的小水轮和支架八组。
(二)底部开孔的易拉罐8个。(大孔的4个,小孔的4个)
(三)水槽或脸盆4个。
(四)说明水轮应用的挂图或幻灯片。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指导学生做水冲小水轮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要求学生把组装的小水轮放在支架上。
指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
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小水轮。
提问:
1.用什么方法能使这个小轮转起来?
2.既然用水冲能使小轮转起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小水轮。(板书:小水轮)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组装一个小水轮
教师介绍小水轮的各部分名称:叶片、轮、轴、支架。
教给学生组装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观察,用手轻轻拨动叶片或用嘴向叶片吹气,使小水轮转起来,说明小水轮的转动需要有力量。
提问:水为什么能使小水轮转动?
填空:书上实验说明:流动的水有力量。
强调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使小水轮转动起来。
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想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教师用板书总结,得出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得快的结论。
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水,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冲小水轮的实验。
讨论:为什么水流的多,小水轮就转得快?
教师总结:(板书结论)找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参加比赛。
高个使大孔易拉罐,矮个使小孔易拉罐,同时进行冲小水轮实验。
提问:为什么高个同学冲的小水轮转动得快?
总结比赛结果
讨论:水的这种力量能为人们做什么?
1、简单概述本课教学内容。
2、演示生产、生活中应用水轮工作的挂图。
3、用硬纸片做个小水轮,继续做水冲小水轮实验。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用水冲的方法)

学生观察并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和帮助。
检查组装情况,表扬组装质量好并且快的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品。

学生实验:用水冲小水轮
学生:水从高处往下流动时会产生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小水轮转动。实验说明:水流有力量。

小组讨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在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大孔的易拉罐水流的多,小水轮转动得快。
流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轮就转得快。

学生观察:哪个小水轮转动得快?


水位高,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就大,所以小水轮就转得快。

18 、 杯子变热了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热传导的特征,并通过实验探索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
2、培养学生装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分析观察实验的结果以及学习设计实验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固体热传递的方式——传导。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探空学习的能力。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
大、小烧杯各1个,粗铁丝、温度计每组2支,铜、铁、木、塑料、玻璃、瓷等粗细相近的制品,相同的扣子若干个,黄油(机用)橡皮泥、水槽、热水,冷水。五、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研究热传递的方式作好准备。

师引导学生回答出多种方法,此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把假想写一写或画一画。(可以让每个学生谈一下自己现在的想法。以便理好与实验结果记录进行对照,一步步,直至形成正确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猜想
出示学生猜想杯子里的热跑到哪里去的动画

指导学生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师生共同归纳建立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


师:(出示一杯热水)你们说能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用什么方法使这杯热水很快凉下来吗?

师:关于这件事,大家还能提出什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吗?
 
师:(出示盛有冷水的大烧杯)要求:以“放在冷水冰一冰的方法为例,你认为杯子里的热会往哪里传?把你的想法在白纸上写一写或者画一画。”
  

这是你们大部分同学的猜想,各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请你们思考一下行动计划。
为保证实验效果明显,教师提出实验要求:(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大小烧杯的温度变化?测量一次行吗?你认为应该怎样做?(2)要求每测一次温度变化要做好记录。直至两杯温度相等。出示实验记录表,请一名学生读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现象总结“杯子里的热往哪里传了。
师:从两杯温度变化的现象,请你说一说热是怎样传递的。
小结: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做传导。
师:(出示一只有木柄的铁锅,一只没有木柄的相同的铁锅或图片)这里有二只炒菜用的铁锅。观察他们什么地方不同?如果你用其中一个炒菜,你喜欢用哪只?为什么?
师:你们的回答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认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是这样吗?你们对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有什么想法?
师:科学研究只有猜想是不全面的必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再发给同学们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想法正确。
 小组说一说你们的设计方案,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可以设计多个方案。
实验完毕后,根据现象把使用的材料分类放好。
  
  师:现在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容易传热,哪些物体不容易传热。请你们根据其特点分别给起个名字。

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后,教师把问题集中:每节课我们只能研究2—3个问题,其它问题我们课下继续研究,我们首先要研究杯子里的热跑到哪里去了?
学生边思考边写或画,后利用实物投影把自己的假想设计与同学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大部分热会传给杯壁,杯壁再把热传给冷水里;一部分传到空气中。

学生介绍自己的实验设计并验证。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组间巡视提醒学生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并及时填写实验记录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直到两杯温度相同。

生的回答大致为:喜欢木柄的铁锅,因为炒菜端锅时不烫手,使用方便。铁柄烫手使用不方便。


学生对于问题的假想答案大致为:金属物体传导热的能力强,非金属物体传导热的能力弱。

教师请一名学生读实验要求或把实验要求板书到黑板。


组内齐心佳作,用较快的时间完成

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实验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结果说明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起什么名字都可以,只要意思到了就可以,最后老师归纳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18、杯子变热了
热的良导体—金属(铁……)传导热强
热的不良导体—非金属(木头……)传导热弱

19、 水变热了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煮稀饭烧开水的现象认真观察,提出探究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的操作,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方式——对流。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习准备
大、小烧杯各1个,木屑、三角架、酒精灯等。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研究热对流的方式作好准备。
引导学生回答出多种方法,此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
实验导入
活动一:
水变热了,为什么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做个实验来研究吧。


木屑在水中运动的实验:
小结: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活动二:
冬天,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小结: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活动三:
热辐射
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全课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交流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太阳的热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20、它们会生热吗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热传导的特征,并通过实验探索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
2、培养学生装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分析观察实验的结果以及学习设计实验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重难点
重点:对保温和散热基本方法的了解
难点:认识保温瓶胆的构造起保温的作用
学习准备
温度计、450ml的烧杯1个、白纸一张
分组准备:
4人一组准备的材料单人温度计。“材料超市”教室前准备六只箱子,分别标着盒子、瓶子、保温砂、泡沫、海绵、辅助工具。每个箱中分别装有
1、大小不同的纸盒;
2、盐水瓶、易拉罐、酸奶瓶、茶杯若干个;
3、保温砂;
4、泡沫;
5、海绵;
6、剪刀、胶水、胶带、棉线、铁丝、蜡烛、火柴、亮光纸、各种彩纸。
教师准备:
①保温瓶构造剖面图课件。
②炉火传递热的课件
③保温盒制作实验课件
④一杯热水、保温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从一杯水怎样逐渐变凉”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为“一杯水怎样保温”而设计制作保温盒。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态度。

师:(举起一热水杯)同学们,这是一杯热水过一会儿,热水会慢慢怎样?你怎知道它是逐渐变凉的?
师:把保温杯中的热水倒入玻璃杯中,边观察边讨论。
师: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来保持这杯水的温度吗?请你们小组商量商量。
师:同学们针对杯子里的水利用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向外散热的特点,提出一些保温措施。通过这些保温措施,我们可以发现,要想保持这杯水的温度其实就是要阻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板书阻挡热传递三种方式)
师:如果把大家的想法集中起来,再加以改进,就能做一个不错的保温盒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师:教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和工具,你们先看一看材料单上有哪些材料。
师:小组内讨论,你们准备选取哪些材料?怎样进行制作?可以把你们的制作方法画出来。


现在大家就可以到我们的材料超市中选取你们所需要的材料
注意要文明购物。拿起你们小组所需要的材料,不要浪费。


师:请大家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保温盒。哪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的保温盒是怎样制作的?并说明理由。
师:大家制作的保温盒真是各具特色,保温效果如何呢?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较。

师:生活中我们常有保温杯(或保温瓶)来保温。(拿起保温杯),保温杯为什么能保温?这与综们的材料和构造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拿起保温杯,自己探计研究,看一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师:从大家的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保温瓶能保温,与它的制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保温瓶的胆是装在塑料外壳里的,这样我们还不十分清楚它的构造。下面我们看一段录相,录相中向我们介绍了保温瓶的构造
师:保温瓶胆的玻璃几层?
两层玻璃中间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做?内外层的玻璃都镀了银为什么?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师小结:保温瓶能保温主要是瓶胆作用,工人叔叔在设计和制作瓶子胆时,就有效地阻挡或切断了热传递的这三种方式。
板书 保温:切断——热传递三种方式
师:如果一杯热水,想快些凉了我们不需要保温,而要散热,怎么做?
师:总结你们的发言,意思是散热就要加快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板书马 散热:加快—
师:你们知道保温瓶除了能装热水外,还有什么作用?
师:是的,保温瓶不但能装热水还能装冰棍。其实保温就是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采哪些保温方法。它们都有什么科学道理?
师:生活中我们常用的保温方法还很多,只要你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师:我们制作的保温盒 保温的热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我们就来测一测它们的保温效果。
师:汇报你们的测量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制作的保温盒都能保温,但是有的同学做的保温效果好,有的同学做的保温效果不理想。为什么呢?学习了保温瓶保温的原量,如果让你继续加工,想信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那么你们想怎样改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温和散热板书课题,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我们还学习制作了保温盒。课后你们按照刚才的设计继续加工。我这里还有三道题请大家课下研究,(1)请你分析火炉的热是怎样向外传递的。(2)投影仪里面安装了一个小电扇为什么?(3)要加快一杯水降温的速度你有几种方法试一试。
(变凉)
学生回答
生小组研讨后交流回答

生小组研讨后交流回

详见课前准备中的“材料超市”内容。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设计“在白纸上画设计草图”教师组间巡视,参与能力较弱小组的讨论。

教师揭红布覆盖的“材料超市”
学生制作,可以补选材料,老师巡视指导。学生依据材料单,选取材料。
学生展示
生介绍制作方法
(拿起烧杯)一会儿,我们从保温杯中再倒100亳升(指着烧杯的刻度)的热水,倒在你们小组的保温盒中的瓶子里。过一会儿我们再来比较。(师生同时倒热水)

生观察后的汇报

(两层)

生回答。
保温瓶是由瓶塞,瓶胆和外壳三部分组成的,外壳起到了保护作用,保温主要是瓶胆起作用。


装冰棍、雪糕

学生拿出温度计测量,教师的热水也请一名学生测量。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发散性的,只要是大胆的设计,有创新的设计,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学

生小结保温散热的基本方法
20、它们会生热吗

保温:切断——热传递三种方式
散热:加快
第21课:谁热得快
学习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学习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学习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学习准备
空易拉罐 温度计 黑白纸各一张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活动一:我们从这些生活现象中能发现什么?

活动二:我们到室外去试一试

活动三:我们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
自由活动:

拓展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这节课我们就老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
师: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你想说什么?
师: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试着解释?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
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实事证据和数据。
以“我们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对实事依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认知,得出结论: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在做实验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师: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
利用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引导学生开展创一设计活动,设计冬暖夏凉的衣服或房子。
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物体它的吸热本领是不同的,下面就让我们开动脑筋,设计一座冬暖夏凉的房子吧。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房子?

了解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

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展开思考。

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产生问题: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

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通过亲身的实验感受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发挥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学生介绍自己设计房子的优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习惯。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1、 谁热得快

深色 吸热
浅色 不吸热

22、太阳能热水器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是人类不尽的能源,了解人类是如何开发利用太阳能的。
2、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培养他们的动手制作能力。
学习重点:
太阳能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难点:
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学习准备:
1、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挂图或投影。
2、有关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和简易太阳能灶的材料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能源

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培养他们的动手制作能力。

自由活动
巩固应用

拓展活动
布置作业


导入
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是一种能量,如何利用太阳能对人类来讲很重要。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能源
让学生讨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开发利用太阳能的?
小结:晒粮食、制盐、大棚、太阳能热水器、发电厂等都是利用了太阳能。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
讲解利用太阳能的装置。
教师用挂图或实物展示太阳能装置。观察书上几种利用太阳能的装置。仔细讲解。
太阳能是地球上的主要能源,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减少,人们大力开发太阳能。
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培养他们的动手制作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东西做一个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
书上的小制作。
教师指导。
太阳能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也可以制造出不少的装置。你能设计出一种新的太阳能装置吗?


参考课本中的图,小组成员一起制作一个太阳灶。

学生讨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开发利用太阳能的?

太阳能是地球上的主要能源,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减少,人们大力开发太阳能。

研究与实践
专题一、食物里的有害物质

活动预设目标:
在调查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小组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体验科学技术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人类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认识到食物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猜一样东西,那就是你每天都要碰它三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每次你都要把它消灭掉,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对了,是食物。食物里有我们很多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那么它里面会不会存在有害物质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准备阶段
1、提出研究的主题
(1)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怎么来的?
(2)我们周围哪些食物里面的有害物质会少些?
(3)食物里有害物质是怎样产生的?
(4)食物里的有害物质会十人得那些疾病?
2、设计研究方案
(1)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2)各组选择研究主题。
(3)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3、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
活动实施阶段:
(1)搜集、整理资料
通过看书,网络,商店等,搜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包括:图片,文字。
(2)调查采访:
让学生走进家庭、社区、商店等,调查采访人们对食物中有害物质的了解情况。
调查采访的主要内容:
一个家庭经常吃的食物有哪些?
在这些食物中有害物质有哪些?
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4、交流成果阶段
方案一
经常吃的食物 有害物质 对人体的危害
咸菜 亚硝酸盐 能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
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带氧能力,使机体缺氧而引起青紫等症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香肠 人工合成 影响神经传导从而导致儿童多动 症,自我控制力差。
烧烤 产生一种致癌物质 尽量少吃或不吃。
肯德基 激素类添加剂 使少年儿童早熟,影响正常发育。

5、根据小组调查,师生互相评价。
远离化肥、农药、让绿色食品走进千家万户。


专题二、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

活动预设目标: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调查,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与他人交换意见,通过交流引发新的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愿合作交流。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演变过程。
活动过程:

导入:
太阳能热水器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你对太阳能热水器的知识了解多少呢?叫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你想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更多的知识?想不想知道太阳能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到底有多大?让我们亲自调查研究吧。
准备阶段:

1、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这里所提出的主要是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方面的问题,例如:
人们是怎样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
人们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情况有多大?
太阳能热水器用在哪些场合?
太阳能热水器与其它热水器相比,有什么优点,缺点?

2、讨论
3、小组确定研究主题
活动实施阶段:

要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调查活动中,亲身体验调查活动的过程。

调查要真实,记录要仔细、完整。
要注意安全。

4、根据制定的方案,各小组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交流成果阶段
1、交流调查活动过程中的亲身感受。
2、选择交流汇报的主要形式
3、小组汇报调查记录
4、进行评价
课后延伸
设想未来的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