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秘诀大揭秘

小学生写作秘诀大揭秘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细水长流、绝对无法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的。很多家长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部分家长以为指导孩子写作,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或以为将孩子送到作文班,一切问题及可解决,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对于学习写作,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概括: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课堂、写作的关键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

一、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兴趣造成的。其实,作文的材料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因此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认识生活。要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才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反之写出来的文章则有可能枯燥乏味,缺少真情实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

因此,教孩子观察,首先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积极启动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表象,而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符合实际。我们的眼睛就要像摄影机,耳朵要像录音机,记下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的素材。“一滴水里能见到太阳”,这句话说的是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能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怎么学会观察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学会“跟踪观察法”。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用这种观察法了解小生物的变化最有趣了!比如,你孩子养了一只小鸭,天天看它怎么吃食、怎么叫、怎么长毛,那他的观察日记肯定生动!又比如,让孩子去看春天里一棵玉兰的开花过程,那也很妙,看着那白玉兰花一朵一朵绽开,记下它的开花史,很有内容可写。还有,记一个实验的过程,记一粒种子发芽的过程,都回让人觉得有内容可写。这样,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用笔记录,而且也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一种事物。

第二,观察还要学会找窍门,那便是抓住特点观察。无论哪一种事物,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写风景,景的特点必须把握,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观赏景物。还有,不同的景点也有不同的特点,到孤山赏梅,去满觉陇赏桂,到曲院风荷赏荷……观赏的重点不同,文章的内容也就不同了。写人物的外貌神态,也一样要善于抓住特点。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

第三,希望能抓住事物的形态变化。世上的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抓住了变化,也就抓住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夏令营安排去海滨看日出,太阳慢慢地从出现到升高,天际变化无穷。又如观察人的神态变化,小弟弟怎么从哭闹到安静;比赛场上的观众怎么从平静到紧张,到激动……还有气候的变化,马路上车流量的变化等等。许许多多事物的变化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只有当我们学会观察这些变化,记载和积累这些变化的资料,我们文章的内容才会丰富和生动。

例如学生写《春来了》这篇文章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南郊公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用眼睛去看花草树木,天空,小河;用耳朵去听风声雨声,鸟虫鸣叫;用鼻子去闻花香草香,泥土气息;用舌头去尝春天里特有的菜肴。接着在具体指导写作时要求学生再回味一下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闻到的,所尝到的事物的特点,并用诗一般的语言,通过合理的想象写出你对春天感情。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定充满了浓重的春天气息,生动具体,条理清晰,富有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我们应当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向学生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二、 写作的基础是课堂。

为什么要上好语文课呢?这与写作有什么关系呢?上语文课就是平时老师讲的上阅读课,阅读就是读一篇篇的课文,这些课文就是一篇篇写得很好的作文,有作家写的,有诗人写的,或有名望的人写的,这些文章都是好范文。鲁迅的《一件小事》,冰心的《再致小读者》,叶圣陶的《记金华双龙洞》、《赶集》,老舍的《养花》、《猫》、《林海》,朱自清的《春》,巴金的《海上日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文章。老师在上课时把这些范文作为例子分析给学生听,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他是怎么写下来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儿?老师在课堂就是讲这些道理。语文课就是老师把一篇最好的作文分析给我们孩子听,好在哪里,怎么去学习它。

比如,老舍的《猫》中,作者对猫的喜爱跃然纸上:“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个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这段话语言质朴、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朴实的情感。像这样的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因此上语文课时必须认真学习,反复体会。

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在这里跟家长们提到这一点,就是希望各位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性,能时常督促自己的孩子要认真上好语文课。因为课堂是老师的教育阵地,所以我在这里就讲得简单了一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每位学生要有150万字的阅读量。虽然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精美的课文,但是量太少。一本语文课本收集了约三十篇课文,都是好文章,但毕竟数量有限,只有三十篇左右,还不够,那怎么办呢?要得到更多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就要到课外去寻找,读课外书籍。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小学生来说,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就要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天文、地理、历史、常识都要知晓一点。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

读书好比蜜蜂采蜜,只有采很多花,才能酿出更多更好的蜜。如果孩子们寻找课外书籍,广泛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小伙伴报》、《少年报》、《中国少年报》,各种各样的刊物,读得多,得到的知识也多,懂得的道理也多,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就能写出一篇一篇的好文章,所以要广泛地读课外书。

读和写,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有的人读了不少书,可是不太会写文章,有的人读的书不多,可是很会写文章。前者被人讥为书橱后者被人誉为天才。写作需要的思想、知识、语言等积累,固然跟阅读中的记忆有关,过目不忘与过目即忘,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然而,阅读中的悟性更重要!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读过之后,你领悟到些什么呢?

孔夫子教诲我们要温故而知新,是很有深意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领悟,大概是一个没有结束的过程,常读会常新。小学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到中学再作研究性阅读,肯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这就是领悟的层次和深度不一样了。如果今天有同学写篇《幸福的女孩》,文章里很自然地谈到那个卖火柴的女孩,或者运用类似《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幻想场面的描写,这种积而后发就体现了阅读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