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不同编码区His融合抗原的表达与纯化(一)

作者:韩振格,乔伟振,张敏,孙艳雯,董晨,孟继鸿

【摘要】 目的:表达和纯化丙型肝炎病毒(HCV)?Core、NS3和NS4的His融合抗原H?C、H?NS3和H?NS4,并初步探讨其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重组基因工程技术,构建3种重组质粒C?pET?28a?c(+)、NS3?pET?28a?c(+)和NS4?pET?28a?c(+)以及相应的工程菌;质粒经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IPTG诱导抗原表达,从IPTG使用浓度、诱导温度与时间3个方面优化抗原表达条件;用NTA柱纯化抗原后,分别用单片段重组抗原和混合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0份HCV抗体阳性血清和40份健康人血清。结果:用单片段重组抗原和混合抗原检测的100份HCV抗体阳性血清中,H?C、H?NS3和H?NS4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75%和52%,而H?C、H?NS3和H?NS4混合抗原的抗体检出率为100%;检测40份健康人血清,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HCV不同编码区单片段His融合抗原具有不同的抗体检出率,但均低于混合抗原的阳性率;在开发HCV抗体诊断试剂时,应采用HCV混合抗原。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is融合抗原; 抗原纯化; 表达


常用的HCV感染诊断方法主要是用ELISA检测抗?HCV。目前,国内外HCV抗体检测试剂均已开发了3代产品,其包被抗原大多采用基因工程抗原〔1?2〕,主要包括HCV?Core、NS3和NS4。虽然现在普遍应用的第3代ELISA检测试剂的质量较前两代有了很大提高〔3〕,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和漏检〔4?8〕,如何提高HC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的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探索和开发更好的HCV抗原,是完善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关键。我们在以往研究HCV重组抗原〔9?10〕的基础上,应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和纯化HCV His融合抗原H?C、H?NS3和H?NS4,用血清学方法对其抗原性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进一步研制高质量的HCV抗体检测试剂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以3种重组质粒C?pGEX?4T?2、NS3?pGEX?4T?2和NS4?pGEX?4T?2(美国CDC惠赠)为模板,分别用PCR方法扩增HCV结构与非结构区基因Core、NS3和NS4。PCR扩增条件:94 ℃预变性2 min;然后92 ℃变性45 s,54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 30 s,共35个循环;最后一个循环结束后延伸8 min。

PCR产物用3S Spin DNA Agarose Gel Purification Kit(上海申能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回收。质粒载体pET?28a?c(+) 和PCR产物分别用BamHⅠ和XhoⅠ酶切;将酶切后的3种PCR产物分别与酶切后的质粒载体pET?28a?c(+) 连接;取5 μl连接产物转化100 μl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取100 μl菌液涂布于含硫酸卡那霉素(K+)的LB培养基平板,涂匀后置37 ℃培养过夜。挑取能在 K+LB 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接种K+LB液体培养基,37 ℃震荡培养过夜。用WizardTM Plus Minipreps DNA Purification Systems (Promega)抽提质粒。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测序进行鉴定。

1.2 His融合抗原的诱导表达

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C?pET?28a?c(+)、NS3?pET?28a?c(+)、NS4?pET?28a?c(+)]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菌。取100 μl菌液涂布于K+LB培养基平板,涂匀后置37 ℃培养过夜。

挑取在K+LB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接种K+LB液体培养基,37 ℃震荡培养过夜,次日转1 ml过夜培养菌液至100 ml K+LB液体培养基,37 ℃摇床继续培养至OD600 nm=0.6,平均分入5支已高压灭菌的50 ml大试管,再加入IPTG(Sigma) 至终浓度分别为0.2、0.4、0.6、0.8及1.0 mmol・L-1,37 ℃继续培养1 h,收集细菌沉淀,SDS/PAGE确定抗原表达量较高时所需较低的IPTG浓度(即适宜诱导剂浓度);用此浓度IPTG,分别在25、28、30、35及37 ℃ 诱导抗原表达的收集细菌沉淀,SDS/PAGE确定抗原表达量较高时的适宜诱导温度;用适宜IPTG浓度,在适宜的诱导温度下诱导抗原表达0.5、1、1.5、2及3 h,收集细菌沉淀,超声裂解细菌,4 ℃ 10 000 r・min-1离心15 min,分别收集细菌裂解上清和沉淀,SDS/PAGE确定适宜诱导表达时间,了解抗原的表达方式(可溶性/包涵体),初步制定抗原纯化方案。

1.3 His融合抗原纯化

在优化的表达条件下扩大细菌培养,诱导抗原表达,收集细菌沉淀。用50 mmol・L-1 Tris?HCl(pH 8.0)缓冲液(含有1 mg・ml-1溶菌酶、0.2% 脱氧胆酸钠和1 mmol・L-1 PMSF)重悬细菌沉淀,室温放置10 min,超声裂解细菌,裂解后的菌液15 000 r・min-1 4 ℃ 离心30 min,备用。

可溶性抗原纯化:(1)将 NTA树脂(上海申能博彩科技有限公司)装入合适的层析柱,用10倍NTA柱体积的缓冲液A(pH 8.0,50 mmol・L-1 Tris?HCl 缓冲液)清洗树脂;(2)把细菌裂解上清加到NTA层析柱中,流速控制在15 ml・h-1左右,收集漏过部分,用于SDS/PAGE分析蛋白质的结合情况;(3)层析柱用5倍柱体积的缓冲液B(用缓冲液A配成5 mmol・L-1 咪唑溶液,pH 8.0)冲洗树脂,流速控制在30 ml・h-1左右;(4)用1.5倍柱体积的缓冲液C(用缓冲液A配成50 mmol・L-1 咪唑溶液,pH 8.0)洗脱两次,流速控制在15 ml・h-1左右,收集洗脱液;再用1.5倍柱体积缓冲液D(用缓冲液A配成80 mmol・L-1咪唑溶液,pH 8.0)洗脱3次,收集洗脱液;(5)用SDS/PAGE确定目的抗原在洗脱液中的分布情况。

包涵体变性纯化:超声裂解后的菌液15 000 r・min-1 4 ℃离心15 min后,弃上清,用缓冲液A配制1 mol・L-1尿素溶液(pH 8.0),洗涤沉淀两次;再用缓冲液A配制8 mol・L-1尿素溶液(pH 8.0),重悬沉淀,室温作用1 h,15 000 r・min-1 4 ℃ 离心30 min,收集上清用于变性包涵体抗原的纯化。包涵体抗原的变性纯化步骤与可溶性抗原相同,但纯化过程中使用的缓冲液A,均换为用缓冲液A配制的8 mol・L-1尿素溶液(pH 8.0),其它试剂含量完全相同。

纯化抗原的浓度测定:用蛋白定量试剂盒 (Coomassie Plus?The Better BradfordTM Assay Kit,PIERCE) 对这3种HCV重组抗原蛋白定量(严格按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

1.4 抗原性检测

以单片段重组抗原和混合抗原(3种抗原等摩尔混合)检测临床上收集的100份抗?HCV 抗体阳性血清和40份健康人血清,具体检测步骤为:分别将纯化后的H?C、H?NS3、H?NS4抗原和混合抗原用0.05 mol・L-1碳酸盐缓冲液(pH 9.6)稀释,包被酶标板100 μl・孔-1,4 ℃冰箱放置过夜,用1×PBST洗涤3次;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 (Sigma) 100 μl・孔-1,震荡混匀,37 ℃孵育30 min,以1×PBST洗涤5次;分别加入OPD底物液A、B各50 μl・孔-1,显色10 min后,用2 mol・L-1 H2SO4溶液50 μl・孔-1终止反应,用BIO?RAD酶标仪测量 A450 nm/A620 nm。结果判断:计算待测标本孔A450 nm/A620 nm与阴性对照孔平均A450 nm/A620 nm的值(P/N),P/N≥2.1为阳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