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护理流程在肿瘤科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一)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它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疗程较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极易损伤血管而发生药物外渗,渗漏到组织中后轻者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重者则使局部组织溃烂、坏死,最终需植皮治疗,从而引发护理纠纷。为此,我们科室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制定了化疗病人的护理流程,并按此流程护理了720例患者,其中发生外渗为9例,发生率为1.25%,均发现及时,未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现报告如下。
化疗护理流程的主要步骤
备药→操作前宣教→查对、配药→床头再次查对→0.9%氯化钠或5%葡萄糖建路→化疗药→密切观察→发生外渗→停药(关闭输液夹)→抽取残留药物→拔出针头→环形封闭→(24小时内)冰敷或热敷→报告护士长→交班→(24-48小时)抬高患肢→化疗结束→冲洗静脉通道后接其他液体。
1备药按医嘱准备药物,护士应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配伍禁忌、输注的先后顺序等,尤其是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如:NVBADM类等。了解药物外神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操作前宣教化疗前到患者床头详细告知本次的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外渗的处理。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移动输注肢体,如需移动幅度较大,应先更换安全液体(0.9%氯化钠或5%葡萄糖)10分钟后再行移动。
3合理使用静脉患者入住后制定静脉使用计划。
3.1抽取血标本避开需化疗用的血管。
3.2一般选择上肢静脉(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需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易栓塞,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不用患侧上肢输注化疗药物和其他药物。静脉使用要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左右交替。对强刺激性药物最佳方法是应用PICC、锁穿等深静脉进行给药。如患者不选用此方式,则必须选粗直、大血管。如:NVBADM等选用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必要时选用颈外静脉。尽量避开肌腱、关节部位,防止因外渗引起肌肉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
3.3穿刺尽量要一次性成功,不可在一个穿刺点反复穿刺,尤其是输注强刺激性药物。
3.4穿刺成功后,根据化疗药物选择合适液体,并抽回血、确认通畅,以“静脉输液固定器”固定(科室自行研制,获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选择长16厘米、宽4厘米、厚0.2厘米的木板一块,外层以棉布包裹、并在距两端3厘米处固定两条布带,中间层以棉花或海绵填塞,使用时可将固定器固定在穿刺手臂)。
4观察对于一般药物需5-10分钟巡视一次,并记录在巡视卡上。对于刺激性强的药物,如NVBADM类药物,要全程看护,每2-3分钟抽回血一次,直至输毕。对于NVB冲管时必须250-500毫升液体。防止外渗的关键步骤是预防,因此护士要严密观察输注过程,指导病人正确移动肢体的方式,避免突发动作,患者活动如:如厕等,需更换上安全液体10分钟后方可。输注刺激性药物时穿刺点部位的输液胶贴要打开,以利于观察。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疼痛,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隆起,防患于未然。
5外渗处理
(1)立即关闭输液夹。
(2)以注射器抽取残留药物。
(3)拔出针头。
(4)以相应拮抗剂行环形封闭,如:ADM类应用8.4%碳酸氢钠。
(5)以地塞米松或硫酸镁湿纱布24小时内冰敷或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