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单病种中医最佳诊疗方案的临床路径共性技术研究》项目自2007年立项以来,其中14个中医单病种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拟订带状疱疹、肛漏病(肛瘘)、乳痈(乳腺炎)、脱疽(糖尿病足)、桡骨远端骨折、附骨疽(骨髓炎)、混合痔、肛裂、单纯胸腰椎骨折、小儿泻泄和胃脘痛(慢性胃炎)等14个中医药治疗有优势、诊疗方案明确、疾病治疗各阶段结果可控的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临床医学论文将在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实施临床路径已初步成为世界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探索方向之一。具体有5方面意义:有利于患者以合理的费用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利于医疗机构克服医疗与管理质量“不匹配”的问题,有利于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行为监控,有利于医务人员规范自己的诊疗行为,有助于医疗机构杜绝内部不正之风。

有关专家介绍,中医临床路径的研究、制定及实施主要基于5方面:一是整合中、西医最先进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体现中医特色优势,为患者提供最佳中医诊疗方案;二是使中医药在诊疗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并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三是实现中医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为临床选择最佳诊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四是借鉴先进的医疗管理模式,提高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五是科学、有效、合理地控制医疗成本,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群众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新途径。

较,3种药物不同剂量对小鼠肿瘤重量的影响都没有差异。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开口箭具有很好的抑制小鼠移植性实体瘤H活性的作用,其中开口箭总提物(75%甲醇超声提取物)和开口箭多糖肿瘤作用明显,开口箭多糖中剂量组活性最好,而开口箭总皂苷(开口箭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抑制肿瘤作用并不明显,表明开口箭抗肝癌有效成分更有可能是其较大极性的水溶部分,他们可能是单独起作用,也有可能是几类物质同时起作用。这一结果与朱正光等的研究结果相同,所以进一深入地研究开口箭水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非常有必要,而且在抗肝癌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前景。此外本实验还通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体重变化以及胸腺指数、医学硕士论文为脾脏指数的比较,表明开口箭总提物、多糖和总皂苷对小鼠体重、胸腺和脾脏均没有抑制作用,说明这3种药物对小鼠胸腺和脾脏无毒副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有可能与提高小鼠免疫力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我们下一步将对抗癌活性较好的药物组小鼠的瘤组织及其他器官进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上海论文网http://shlunwen.com/

温馨提示:以上为我公司为您提供的部分医学小论文,如需医学论文,医学硕士论文,医学职称论文请您联系我们客服,或拨打咨询热线:021-585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