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模块检测试题

2011秋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秩序正常运转的基础。下列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分封制是西周扩大统治区域的一种方式
②宗法关系是分封制的基础
③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在分封对象之外
④统治权力与土地依社会地位高下而逐层分割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非常民主
C.唐中宗时期皇权不再独尊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
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 《十二铜表法》第9表公法中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以死刑。”这能够体现( )
①依法治国思想②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③保护平民的利益④国家的民主化治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的“路易十五广场”,在恐怖统治时期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再易其名为“协和广场”,取意“全国各族和谐、融洽、具有凝聚力”。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这主要说明了( )
A.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B.法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C.法国共和制的道路曲折漫长D.法国封建势力疯狂反扑
6.“甲午战争时期……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7.11900年6月17日《中外日报》以“歼厥渠魁说”为文章标题指责义和团“毁铁路,焚电局,割电线”。史学界对于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一事有多种评价,其中属于文明史观与现代化史观的有( )
①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②仇视洋教的暴民运动
③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④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1852年太平天国发表《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该材料表明( )
①太平天国运动声讨清朝统治的残暴和黑暗
②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较高的斗争策略水平
③“奉天”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④“讨胡”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在民族问题的认识上具有一定的狭隘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B.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C.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D.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10.《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④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A.②③ B.①⑦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阅读下表,表中的数据反映的是( )


A.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B.中国已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全得到保障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12.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35连体钞珍藏套装包括10元、20元两种面值。钱币的主景图案选自澳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景点,10元正面是妈祖阁,20元正面是大三巴牌坊,背面选用澳门中银大厦作为主景,衬景是澳门的四座大桥。这种设计的寓意是( )
①澳门被外族占领的屈辱历史
②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喻示澳门的未来更美好
③体现中国文化元素,暗喻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3.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认为中国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产生了“变革性和根本性的影响”。下面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实,能够体现中非之间深情厚谊的有( )
①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下列符合邓小平在新时期处理外交关系的重要思想的有(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②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③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坚持对外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右图是中国画家黄远林的一幅反映战后美国对欧洲活动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有人说:“美国的活动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确立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利益趋于一致
17.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予民间赈济
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18.柏霏是北宋四川地区的商人,他来到都城汴京旅游,他可能看到或遇到的情况有
①在夜市里盘桓到三更②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③白天到城郊购买瓷器④市区和居民区被高高的城墙分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明代“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肯定了商人对利益的追求,也对他们不择手段满足自己私欲的行为给予严厉谴责。清代以后,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这些反映出( )①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变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频繁的社会现实③明清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20.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情况简表。该表格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的动向
③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④表明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文字是历史的鲜活体现。下列文字与所描述经济现象构不成对应关系的是( )
A.“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 勤”――牛耕的推广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越窑青 瓷的精美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市”突破 时空界限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2.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其主要含义有( )
①体现出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
②现实目标指的是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
③反映出海外探险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动力
④说明达•伽马和哥伦布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这段话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24.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达。19世纪中期英国的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25.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脱低于80先令时,禁止粮食进口。1822年《谷物法》修正为价格在每夸脱70-80先令间可以进口谷物,而当时国内平均粮食价格只有44先令。该法案引起极大争议,除土地所有者支持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强烈反对。1846年,废除《谷物法》的法案在议会通过。对此,当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最可能的反应是( )
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伟大胜利
B.生产成本肯定会下降,发财的日子到了
C.面包要便宜了,我们的日子会好过点了
D.靠高价卖粮、出租土地赚钱的好日子到头了
26.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使民族工业失去了存在价值
B.反动派是真正维护民族基础的力量
C.挖掉“民族基础”,开拓“世界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进步
D.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暴露了它的自私与短见
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下图――一幅没有名称的诎状统计图。依据所学知识,该图可能是( )
A.英国农业、工业、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B.英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所占工业产值的比例
C.英国、法国、美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比例
D.英国、法国、德国殖民地占世界殖民地总面积的比例
28.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规定“上海、湖北两地纱局以锭子40万、布机5 000张为限,10年之内‘不准续添”’。其直接目的是( )
A.严格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B.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保障官办企业的既得利益
29.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该诗反映了( )
①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②作者提倡使用国货
③民族资本主义此时发展艰难④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 )
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一年二月(1895年3月),李鸿章同其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到达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进行谈判……日方还威胁一旦谈判破裂,就将重新开战,并攻打北京。随同前往的美国顾问也与日本配合,劝李鸿章妥协。在日、美的胁迫下,李鸿章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于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日军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约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32年3月1日,日本一手炮制的伪“满洲国”登场……日军在东北扩大进攻并阴谋炮制伪“满洲国”之时,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以压迫蒋介石政府并转移国际视线……1935年9月24日,日本在华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露骨地宣称,要“改变和树立华北政治机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炮制冀东及内蒙伪政权等(我国现代史总称“华北事变”),正是上述侵略方针的实施。
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一一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关条约》里哪一条款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为不利。(2分)从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美国胁迫中国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的国内形势分析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加速侵华的原因。(2分)
指出中国赢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亦尝禁金银交易,而许以金银易钞于官,则是罔民而收其利也,其谁信之!
故至今日而赋税市易,银乃单行,以为天下之大害。盖银与钞为表里,银之力绌,钞以舒之……今钞既不行,钱仅为小市之用,不入贡赋,使百务并于一途,则银力竭。……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皇皇求银,将于何所!故田土之价,不当异时之什一……百货之价,亦不当异时之什一……当今之世,宛转汤火之民,即时和年丰无益也,即劝农沛泽无益也,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商贸活动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如何评价材料一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二次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l)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分)
材料三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的“明显变化”是什么?正在崛起的新欧洲“新”在何处?(4分)
材料四 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
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1分)
(4)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史实作简要阐述。(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