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检测(有解析2015高考历史一轮)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检测(有解析2015高考历史一轮)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 1976年10月,胡耀邦提出“现在我们党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与上述认识相吻合的中央决策出自(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答案 B
解析 关键信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可知,B项正确。依据教材知识,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本质问题”,这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思考。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对小农的经济行为的肯定,符合这个观点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动劳动者积极性。A、B两项不属于小农的经济,D项未涉及小农的经济。
4. 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D
解析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提高经济效率,使农业、工业得到协调发展并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5.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 C
解析 把握材料“开放整个海岸”以及“35年来”的时间信息即可判断为1984年的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6.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③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念
④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事件的识记。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是1978年12月;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是1985年开始的;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念是1982年;1987年,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故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
7. 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
1978973
1985471934
1990302545
20064.6395.37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能力。1978年以来,中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分析表格可见,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
8.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根据相关大事的时间和“催生创业高潮点的动因”两个依据来解题。A项、D项都符合题目中的时间,但D项不完全符合题目强调的“催生创业高潮点的动因”,而A项较符合题意。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
答案 B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选项排查: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说法是错误的。
10.有一浙江商人,1980到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此事例不能说明(  )
A.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 B.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
C.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问题分析和知识再现。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80到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从1992至2000年是逐步确立的过程,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初步确立,故D项与材料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11.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 B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从题干意思中我们能看出对于“包田到组”还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A、C两项说法错误,D选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时期还没有全面展开。
12.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国有或控股工业集体工业个体工业其他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8.117.9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从表格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只有单一公有制,到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一定比例,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000年,公有制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国有企业改革,故A、B、D三项不正确。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近代重要城市区域分布怎样的突出特点?试分析形成此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
材料二 2013年7月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酝酿中的城镇化改革方案提出,全面提升城市群发展水平。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优化提高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东部三大城市群,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2)据材料二指出东部三大城市群在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三大城市群形成的主要历史因素。
答案 (1)特点:分布于沿江、沿海地区。
因素: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较早开始瓦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2)地位:支撑、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历史因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等。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1987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
材料四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指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三从什么角度告诉了我们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四,简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答案 (1)国外出访,世界现代科技的发达和各国利用外资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取国外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邓小平对有关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多次论述,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2)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从世界角度看,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3)必要性: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重大意义: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