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化学分散系一轮练习

2015高考化学分散系一轮练习
【复习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有关物质的溶解度的计算。
3、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4、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复习过程】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①分散质原状态:固、液、气态。(注:氨水的溶质为NH3);
②宏观特征:a.均一性、b.稳定性;
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质)/m(液) × 100%;
④溶液的组成:a.溶质 、b.溶剂。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提问]
①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对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②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还能继续溶解的剩余物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此规律有没有特殊情况?(有Ca(OH)2 ……)
3、溶解度、温度与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数学表达式:
可用来判断晶体是否析出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质)/m(液) × 100%=S/(100+S) × 100%
②气体溶解度的概念: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积数。常见气体溶解度: Cl2:1:2 、SO2: 1:40 、HCl: 1:500 、NH3: 1:700。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c = n/Vc = 1000ρa%/M
(1)配制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
(2)所用仪器:1、天平,2、药匙,3、量筒,4、容量瓶,5、烧杯,6、玻璃棒,7、胶头滴管。
(3)若在配制操作中有以下行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称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颠倒,偏低
2、容量瓶内壁存有水珠,无
3、定容时仰视读数,偏低
4、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偏低
5、溶质溶解后,没有恢复至室温转移,偏高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溶液体积偏小,偏低
7、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偏高
[例1]将质量分数分别为5x%的A溶液与x%的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溶质A的质量分数小于3x%。下列物质中,A可能为 ()
A.H2SO4 B.HCl C.C2H5OH D.NH3
解析:可先按等质量混合展开分析,等质量混合后A的质量分数为3x%,由于等体积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小于3x%,即混合时x%的A溶液所占质量份额大,说明x%的A溶液密度大于3x%的A溶液,亦A溶液密度随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答案为C、D。
[例2]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0g;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再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室温析出晶体应 ()
A.等于3g B.大于或等于3g C不等于3g D.小于或等于3g
解析: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后的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但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后的溶液一定饱和,所以第三次再蒸发掉10g水,析出晶体质量大于或等于3g,答案为B。
[例3]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15% C.20% D.25%
解析:首先可求出溶解度。(10g ? 5g)/(45g ? 35g) = S/100g ,S=50g
设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后得到的饱和溶液中含KCl质量为x,
x/(100g ? 35g ? 5g) = 50g/150g ,x = 20g
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g + 5g)/100g = 25%答案为D。
[例4]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体积,②密度,③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④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饱和溶液中:a% = S/(100 + S)
C = 1000×ρ×a%÷M答案为C。
[例5](2003江苏)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q(am+bn)―――――c(m+n-p) B.c(m+n-p)―――――q(am+bn)C.1000q(am+bn)―――――――c(m+n-p) D.c(m+n-p)―――――――1000q(am+bn)
解析: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m+bn)/(m+n-p),ρ=qg/mL
M=1000q(am+bn)/c(m+n-p)答案为C。
[例6](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析:m(NaCl) = 0.2L×0.1mol/L×58.5gmol = 1.17g ≈ 1.2g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0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冷却后,将溶液沿玻璃棒移入250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2~3次,将冲洗液移入容量瓶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低(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低,应该倒掉重新配制。
⑤最后盖好瓶盖摇匀,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专题二十三 分散系
第二课时 胶体
【复习要求】
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复习过程】
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
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的粒子分散在其中的物质。例如:溶剂。
2、胶体的概念和本质特征
(1)概念: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2)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3、几种液体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种类溶液浊液胶体
分散质粒子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巨大量分子的集合体①大量分子集合体
②单个高分子
分散质粒子直径一般小分子:<1nm>100nm1nm~100nm
外观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均一、透明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下沉或分层较稳定,有条件聚沉
透过滤纸或半透膜都能透过都不能透过透过滤纸,透不过半透膜
鉴别无丁达尔现象静置沉淀或分层有丁达尔现象
4、胶体性质
性质内容原因应用举例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路”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鉴别胶体和溶液
布朗运动胶粒不停地作无秩序的运动胶粒小,受溶剂分子运动撞击
电泳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胶粒因吸附离子等原因而带电分离蛋白质,电泳电镀,诊断疾病
聚沉在热、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另一胶体作用下聚成沉淀或凝胶热运动克服电斥力;离子或另一胶体使胶粒电荷被中和豆浆凝聚成豆腐;用明矾净水;解释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等
5、胶体的应用
①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②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③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都跟胶体有关。
④自然地理:江河人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胶体发生聚沉。
⑤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
6、胶体的制备的一般方法: 分散法、凝聚法
Fe(OH)3胶体的制备(水解法):将1―2m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20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FeCl3 + 3H2O Fe(OH)3(胶体) + 3HCl
7、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系的不同可分为:
①液溶胶:分散系为液体(Fe(OH)3胶体、蛋白质胶体、淀粉溶液);
②气溶胶:分散剂为气体(雾、云、烟);
③固溶胶:分散剂为固体(有色玻璃)
8、胶体的带电规律
(1)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_____电荷,例如Fe(OH)3、 Al(OH)3。
(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_______电荷,例如H:SiO2、As2S3、土壤胶粒。
例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例2、下列关于Fe(OH)。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OH)3溶胶与硅酸溶胶混合,将产生凝聚现象
B.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阳极运动
C.Fe(OH)3胶体微粒滴人MgSO4溶液会出现沉淀
D.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或稀NaOH溶液时,开始时会出现凝聚,再继续逐滴加酸液时,沉淀又会消失
解析:Fe(OH)3溶胶跟其他胶体一样,是一种透明、相对稳定的分散系。由于 Fe(OH)3胶粒吸附了正电荷,所以当加入吸附有负电荷的胶粒时,会发生电中和而凝聚,硅胶胶体的胶粒正是吸附负电荷的,故A项正确。当加入MgSO4等电解质溶液时,阴离子也能与Fe(OH)3所带的正电荷电性中和而凝聚,故C项正确。 同理,作为电解质的H2SO4,也有使Fe(OH)3胶体凝聚的作用,不过当Fe(OH)3凝聚成沉淀时,又会进一步与Fe(OH),发生中和而溶解:Fe(OH)3+3H+=Fe3++3H2O。但是,如果滴加的是NaOH溶液,它完全电离 Fe(OH)3,根本上不是胶体凝聚的问题,更谈不上沉淀溶解了。由上述分析可知,D项有关 NaOH溶液的说法是不对的。至于B项,由于Fe(OH)3胶粒吸附正电荷,所以在电场影响下发生电泳时,应向阴极移动,该项“向阳极运动”的说法是不对的。[答案] B、D
例3、(02上海)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人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例4、(00全国)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胶体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例5、生活和生产中常应用到胶体的性质。请看下述例子:
(1)做实验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原理是血液本身是由血球在血浆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FeCl3为电解质,可使血液凝聚。
(2)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面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陶土,阴极聚集氧化铁,理由是陶土胶粒带负电,氧化铁胶粒带正电。
(3)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作用运用了电泳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