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的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
A.雅典自由民 B.雅典贵族 C.雅典执政官 D.雅典平民
2.梭伦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 )
①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 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 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有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主要是因为( )
A.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B.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
C.财产等级制度的缺陷 D.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5.“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6.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7.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篱”。这反映了当时北魏( )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8.《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语 B.提倡官员说汉语而不说鲜卑语
C.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语的官员 D.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力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0.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 )
①农田水利法 ②保甲法和保马法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 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1.北宋立国以来,主要依赖江南的财富力量,下图所示是太湖圩田,这一成就的出现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措施是( )

A.方田均税法 B.青苗法 C.农田水利法 D.免役法
12.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B.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思想
1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 )
①埃及面临着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 ②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入侵 ③马木鲁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 ④1805年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阿里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C.农民运动的冲击 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
1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8分,共7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二: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三: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阶级?(2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2分)结合教材指出这项措施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梭伦改革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8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书记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计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州(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卖者坐如律。”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在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4分)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6分)

(3)结合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析导致其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 (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同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8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的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们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4分)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2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4分)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合实际?(2分)说明你的理由。(4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2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D、4B、5A、6D、7B、8C、9B、10C、11C、12A、13C、14B、15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贵族和平民(2分)。中庸性(2分)。
(2)颁布“解负令”(2分)。这个措施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4分)
(3)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4分)司法制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4分)
17.【答案】(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4分)
(2)实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6分)
(3)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与移风易俗改革的结果。(3分)
影响:顺应了时代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分)
18.【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2分)
(2)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目的:增加农民收入。(4分)
王安石的措施:实行免役法。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4分)
(3)商鞅:主张抑制商业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4分)
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4分)
19.【答案】(1)心理: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专制统治。(4分)原因: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分)
(2)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4分)
(3)不符合实际。(2分)这部分农民受制于控制村社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然存在。(4分)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