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庆安三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14庆安三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建土楼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
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成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下列的哪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2.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人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着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
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
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监察体制对制约皇权毫无意义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3.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
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
释,最正确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执政官与法律无关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
6.古代罗马的公民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人是指
A.除了广大奴隶之外的一切自由民 B.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C.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D.仅指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公民
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
清偿……”这条法令
A.保护债务奴隶制 B.协调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关系
C.保护私有财产 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8.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进入了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世界的另一地区也发生了革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这样评 价说:“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的新国家。”材料中“新的类型的新国家”是指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共和制的国家 B.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国家
C.将启蒙思想家主张变为现实的国家 D.将代议制政体变成现实的国家
10.某历史课上,老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
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议会受皇帝控制
11.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12.中国政府在1869年曾经提出将鸦片税额由每箱三十两提高到五十两,但由于英国反对没
有实行。1876年中国再次提出对英国鸦片征收高额关税和厘金,也由于英国政府迟迟没
有明确的答复而不了了之。这说明
A.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B.近代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中英两国的经济体制存在巨大差异 D.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3.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的作用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破天荒的提出了第
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由此推断该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四洲志》
14.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
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变革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C.甲午战后危局 D.《辛丑条约》签订
15.1900年6月21日,面对八国联军的武装进攻,慈禧下令对外宣战。但是,清军的首要
进攻目标不是前线,而是教堂和使馆,清朝政府的这一计划
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发生分化 B.说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给列强增加了扩大战争的口实 D.直接导致此次战争失败
16.1912年2月,清帝退位,不久,孙中山便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交给袁世凯,这本
质上反映出
A.南京临时政府组织形式的缺陷 B.北洋政府力量的强大
C.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7.《棣秋馆日记》记载:“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
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
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最能说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使书刊立场变化无常
18.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
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
新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19.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
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20.“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
退位。我同意了……凌晨一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我周
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巴黎公社 C.苏联成立 D.苏联解体
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
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22.1997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
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D.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23.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打倒卖国贼,按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24.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期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战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从中斡旋 B.共产党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5.195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是
A.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以下5小题A卷考生作答
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遇曲折并向反民主方向发展的阶段。”材料所属的民主政治建
设属于的历史时期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新中国建立初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7.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京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
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
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8.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A.召开“人大”会议 B.平凡冤假错案 C.召开“政协”会议 D.制定完备的法律
29.《告台湾同胞书》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3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者造成
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的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的根本保证是
A.中国国力的增强 B. “一国两制”的提出
C.中国国际威望提高 D.“九二共识”的确定

以下5小题B卷考生作答
26.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是否开启侵华战争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最后经过分析,得出
了“列强利益不同,各怀鬼胎,彼此勾心斗角,不可能联合”的判断。日本的这一分析
A.是正确的,列强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均采取默许或不干涉政策
B.是错误的,后来出现了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事件
C.是正确的,列强在日本侵华战争问题上针锋相对
D.是错误的,帝国主义形成了宰割中国的政治同盟
27.1906年梁启超提出,中国的封建经济制度与欧美不同,一无贵族压制,二土地平均,三
赋税较轻。梁启超的这一言论
A.较为合理的分析了中国封建经济制度 B.表明他反对平均地权的经济纲领
C.是西方经济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客观实际 D.推动了清政府的经济制度改革
28.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认为:“俄国革命对20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冲
突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各项表述中,与帕尔默这一观点一致的

A.俄国通过这场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B.俄国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C.俄国革命胜利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出现
D.俄国革命实现了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29.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的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0.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
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31题20分,32题20分)

31. 材料一 (1917年)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列宁即刻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二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为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材料三 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驱出,实为最快心之事。尔来
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造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近日友人惨死,数难闻之,为之一痛,只心吊而已。良一切尚好,勿念,余不尽一。
弟良四月十九日
――1946年《张学良致周恩来》

材料四

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材料五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 (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4分)
(3)“别来十年”,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2分)张学良和周恩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
行过重大合作的。(2分)结果如何。(2分)
(4)结合材料三、四,张学良在心中所说的“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指的是什么
事?(2分)此事结果如何。(2分)
(5)材料五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路
指的是什么?(2分)
此题A卷考生作答。
32.
材料一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 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了一个新中国,其影响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如何看待材料一中蒋廷黻的观点。(6分)
(2) 材料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三次巨大刺激的灾难性战争指什么?(6分)这些侵略战争
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2分)
(3) 对于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你是如何正确看待的?(6分)
此题B卷考生作答。
32.
材料一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了一个新中国,其影响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看待材料一中蒋廷黻的观点。(6分)
(2)对于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你是如何正确看待的?(4分)
(3)概括材料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角度,
阐述这些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8分)

庆安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下)期中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31题20分,32题20分)
(1)因为二月革命刚刚结束,暂时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还继续进行着一战。 (2)半年的时间证明了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民渴望的土地、和平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
维埃”才能解决。

32.A题
32.B题
(1) 观点正确。客观的指出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1840年之前,自认为天朝大国,视外国为夷;1840年后,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
(2) 正确看待: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2分)


32题A
(1)(6分)

(2)(8分)

(3) (6分)

32题B
(1)(6分)


(2)(4分)


(3)(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