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 课题《找次品》课时1班级五1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 “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结合本次国培学习中贾福录教授主讲的《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来谈谈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使用的策略及我的设计意图。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天平、瓶装口香糖、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二、学用天平,了解原理 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 四、应用策略,拓展提高 五、课堂回顾,知识延伸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合格的物品称为正品,不合格的零件称为次品,在生活中往往次品与正品相差甚微,有些从外表根本无法辨别。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找次品。 1、师:我这里有3瓶口香糖,观察外观有什么特点?其中有一盒少了3颗。 你有什么好办法把这盒少的找出来吗? 教师积极评价各种方案,例如: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用天平称等。 板书:用天平称 师:你会用天平称吗?怎样找出少的那瓶?谁来说一说? 能不能一边放1个,另一边放2个呢? 师:那么随意拿两盒放在天平上,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看课件示意图,能否判断次品在哪个盘里?为什么? 2、教学例1 师:接下来老师这里有5盒钙片,其中一盒少了3颗,怎样利用天平保证把它找出来,你准备先怎样称?需要称几次呢? (1)教师巡视指导找的方法。 (2)指名学生汇报: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可以结合自己的示意图讲。 (3)还有别的称法吗?指名说一说。 (4)有没有简明快捷的方式可以记录下来呢? 课件演示,教师: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5(①、①、3) 3(①、①、1) 2次 师:请你试试用这样的快捷记法把第二种称法表示出来。 师:第一次称时次品在是在几个里面找?第二次呢?总共称了几次? 谁能说说第二种称法的情况? 师:一共几种称法?这两种称法有什么不同?(1个1个称,2个2个称) 有什么相同地方?(次数,分法)强调:分成3份——左边、右边、旁边各1份。 师: 第一种称法称第一次时,你最希望看到什么情况?为什么?称了几次? 那么为什么还要称第二次呢?(考虑全面:不顺利的情况) 出示例2:有一些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1)你们准备从几个里面找? 学生回答后,师:我们从较少的开始9个去探寻其中的规律。 请用快捷记法把你想的称法记录下来,在 看哪一组写的多,找得快! 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出示: 生1: 9(①、①、7) 7(①、①、5)……4次 生2: 9(②、②、5) 5(②、②、1)……3次 生3: 9(③、③、3) 3(①、①、1)……2次 生4: 9(④、④、1) 4(②、②、0)……3次 (4)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有几种称法?哪种称法次数最少?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三种称法与其他各种称法每组数量。 板书:最好平均分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小结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1)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 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 (2)如果有27瓶水,其中2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比其他的水略轻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呢?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最优?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总数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这一类找次品问题,总数不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找次品问题下一课时再继续研究。 还有一些这类问题,比如说:次品不止一个;不知是较轻还是较重;总数里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等等。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研究研究。

指名学生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请试试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的想法清晰地表示出来,再和同座说一说。 学生展示记录方法 小组互相说一说,想到几种就写几种。

(2)请学生展示方法并说明,教师帮助整理称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二次次品所在范围,为什么第三种称法次品所在范围最小? 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重点表述: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瓶水?

吸引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做事要细心谨慎,小小的错误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化繁为简的数学探究方法。

板书设计:

找 次 品 用天平称 分成3份 平均分——最优 5(②、②、1) 2(①、①、0) 2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