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莫高窟》一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写法独特。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2、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4、认识课后9个字,会写“绝、价、值”等13个要求会写的字。
3、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明。本文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到这里,发现校园内非常整洁、幽雅。但是老师觉得校园里一定还有我没发现的美,谁愿意向我介绍一下呢?(生介绍)啊。原来这里有这么多的美我没有看到。那如果老师让你写一写自己的校园,你会写吗?有的同学很自信,有的同学却摇摇头。没关系,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知道怎样写了。
一、创设情境,审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光旖旎,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莫高窟。(板书课题)你对莫高窟还有哪些了解?
生: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坐落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
生:在断崖绝壁之上,492个洞窟蜂窝似的排列着。
生:其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预习得很好,真是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莫高窟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来,莫高窟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游览。现在就让我们备足水源,准备出发吧!(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水囊上的词语,如果有不认识的就问问老师或同学。(生读词语)
这些水囊我们都能带走吗?(能)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2名学生读。)
大家都会读吗?(会)我们齐读一遍好不好?(好)(学生齐读)  
2、,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带上水囊踏上漫漫黄沙之路,去揭开莫高窟神秘的面纱!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学们,我们到莫高窟匆匆游览了一番,你都看到了什么,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生答:彩塑、壁画、藏经洞)(教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4、莫高窟里不仅有彩塑、壁画,还有藏经洞。洋洋洒洒的《莫高窟》,同学们一分享,就变成了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这就是浓缩、这就是概括,这就是高效的读书方法。
三、扶放结合、品读文本。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莫高窟,领略彩塑的风采。
1、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师:好了,同学们,你从本段中读懂了什么?谁能将你的读书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①生:“莫高窟保存着三千多尊彩塑。”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彩塑很多。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三千多尊。
师:此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谁再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右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师:(课件出示这段话)你能概况地说一说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彩塑吗?
生: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师:详写了什么?
生:卧佛
师:请同学们看:(出示彩塑的图片)
这是哪尊彩塑?(一名学生答:慈眉善目的菩萨)
这尊是——?(一名学生答:威风凛凛的天王)
这尊是——?(一名学生答:强壮勇猛的卫士)
这尊是——?(学生齐答:长达16米,侧身卧着,右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的卧佛。)
师: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惊动他们啊!
同学们,如果像老师这样描写彩塑的神态特点,你觉得行不行?为什么?(课件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不行,因为这样写不能突出彩塑各自的特点。
师:对,如果将这些词语调换了顺序,就不能准确地体现出彩塑各自的神态特点了。看来,写作之前先观察,再抓事物特点来描写,才能使描写活灵活现、独具特色。
作者的文笔之妙令人赞叹,但彩塑之美更令人称绝,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这段话吧!(出示这段话)谁愿意读读?(生读、评价)
每尊彩塑各具神韵,那所有彩塑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呢?(生答不上)引导:谁找到本段中描写彩塑总体特点的两个四字词语了?
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 本段先概括了彩塑的总体特点,然后又介绍了几种有典型特点的彩塑,这种方法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概括和具体描写的句子,体会一下。(课件出示句子)
2、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作者在描写壁画时,也才用了这种写法,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宏伟瑰丽的壁画。
(1)师: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来学习第3自然段。谁来读一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 画出文中概括描写壁画的语句。
2、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的壁画,重点介绍了哪种壁画?
(2)汇报:
①生:“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概括了壁画的总体特点?
生:宏伟瑰丽。
师:谁来汇报第二个问题?
②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图片)
这是——,(一学生答:记录佛教故事的)
这是——,(一学生答:描绘神佛形象的)
这是——,(一学生答:反映民间生活的)
还有——。(一学生答:描摹自然风光的)
师:壁画的内容的确丰富多彩,谁愿意再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③师:课文重点介绍了哪种壁画呢?(飞天)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飞天吗?(生答)
师:飞天原来是佛教中地位低下的神灵,专门负责佛教中的音乐、礼拜。最初的飞天都为男性,到了盛唐的时候就是女性了。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飞天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飞天图片)
瞧,这幅的飞天,——(一生接读: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这种感受多悠闲啊!我想请女同学边做动作边读。(女生齐读)
这幅的飞天,(一生答:怀抱琵琶,轻拨银弦)肯定有优美的曲调谈出来.
这幅的飞天,(一生答:倒悬身子,自天而降)多像我们印象中的仙女呀!
这幅的飞天,(一生答: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这幅的飞天,(一生答: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这些飞天真让人陶醉啊!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式整齐的飞天美文吧。(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可以吗?(引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画面。
生: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体验。
生:有的臂挎花篮,_____;有的怀抱琵琶,_____;有的倒悬身子,_____;有的彩带飘拂,_____;有的舒展双臂,_____……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 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生: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师:同学们能够边读书边记忆,真值得表扬!但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在句子后面有个省略号,知道为什么用省略号吗?
生: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飞天。
师:想不想欣赏更多的飞天?(想)请看:(课件出示飞天图片)
这些飞天美吗?(美)它们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无曲能伴、无语可诉的神圣境界。那就请同学们也当一次小作家,也像作者那样根据图片,描述一下飞天的姿态吧?(课件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___,____。)(生写,汇报)
(3)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一幅幅宏伟瑰丽的壁画,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彩塑、壁画真美、古代劳动人民太有智慧了)
3、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和我一样心中涌动着无限的自豪。但是当我们走进藏经洞,你们一定会别有感受。
(1)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感受。(生汇报)
(2)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外国侵略者掠走了,你有什么感受?(生答)
(3)就让我们将所有的情感融入课文之中,通过朗读来表现吧!谁愿意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总结全文、点拨写法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又游览了藏进洞,仿佛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同时,作者有章有法的文笔也令我们受益匪浅。那本文作者是以怎样的结构来布局谋篇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生:本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写文章时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不仅可以使文章形式新颖,简炼清新,而且更能深刻地表现主题。
师:2至4自然段又是怎样连接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生: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生: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师:这两句话叫做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生: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文章用上过渡句不仅可以很自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而且可以使文章连贯得体。
师:同学们,本文作者先以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布局谋篇,然后用“先概况,后具体”的方法进行分述,而且详略结合、过渡自然,此乃写作的典范。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让我们离开莫高窟,回到我们的校园,如果再让你写写自己的校园,你会写了吗?打算怎样写?(生答)请同学们课后仿照本文的结构和写法也写一写自己的校园,好吗?

板书设计:
彩 塑
莫高窟 壁 画
藏经洞
[自评]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学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结合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构建了开放式的课堂,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朗读、阅读理解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