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撑立”中体会作者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敬畏与赞美。
3. 凭借高原上柳树的独特形象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进而感悟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4. 学习“借物喻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难点:感悟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3、4自然段了解了青海高原,谁来说说,青海高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说)
在苍茫与荒凉、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上,长着这样一株柳树,它造成了高原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2.明确目标:这节课就让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再次走进我们的心中,抓住“撑立”等词语去感受它的神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去感悟它折射出的人生哲理。
3.预期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品味语言文字,就一定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二、民主导学:
一读柳树,感受柳树外形的“神奇”。学习五自然段:
A.呈现任务:下面请大家自由地、用心地读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能体现柳树特点的词语,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
B.自主学习。
(1)生自己画,师巡视指导。
(2)画好的同学试着把柳树的这些特点读给你的同桌听。
C.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粗壮、高大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的?(两合抱、百十余平方米)
把你的理解放进句子中,读出柳树的这些特点来。
●粗实、坚硬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出示图片理解“生铁铁锭的色泽”。
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苍郁、深沉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绿?一起来读读这特别的叶子。
这是一株——的柳树,能说说和你见过的柳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在作者眼里,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我们也感受到了它的神奇。让我们记住这株柳树!(齐读)
面对这株不寻常的柳树,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课件点红“撑立”)看到这个“撑立”,你想到了什么?
二读柳树,走进柳树生活历程,感受生命力的“神奇”。(学习课文六、七、八自然段)
A.呈现任务:默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特别的不容易?
B.自主学习。
(1)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2)批注完的同学可以小声地和你的同桌交流。
C.展示交流:
●想象: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为了保存生命,柳树首先经受的考验是——
你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残酷吗?
当地面干得裂开缝时,这株柳树多么希望——。这种支撑就是“撑立”;
地下的裂缝更大了,甚至露出了树根,这株柳树会——。这种忍受就是“撑立”;
树根完全裸露在了外面,眼看就要倒下了,这株柳树又会——。这种坚持,就是“撑立”。
所以,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确实不易呀!
●想象:屠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柳树经受的考验还有——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读出这两个词组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2)柳树经受的摧毁频繁。
抓住 “多少、一次又一次”。齐读。
(3)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柳树想生存下去,是何等的危险与艰难!每次大雪过后,柳枝被压得直不起腰来,被冻得奄奄一息,甚至被冻死过多少次——。一次又一次铺天盖地的雷声震耳欲聋地响起,闪电像一把利剑从空中划过,“咔嚓”一声,柳树被劈断了枝干——。)谁来完整地读读这两个半句?
这就是“撑立”。这样的一种撑立,让老师也很震撼!(师生互读)
你认为这仅仅是一株外形神奇的柳树吗?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出这样一株不屈不挠的、坚持不懈的、坚强的柳树,怎能不让作者望而生畏?怎能不让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次去领略它的风采。(配乐读)。
●对比:与家乡灞河边的柳树
看来作者对高原上的这株柳非常崇拜,课文8自然段对家乡的柳树用上这么多笔墨,读读8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看法。
家乡柳树越是“极易存活”,我们越感到高原柳树的存活之不易;家乡柳树越是“极速生长”,我们越感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生长之不易。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板书)对比是为了衬托——柳树生存的不容易。
同一株柳树,命运不同,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也大不相同,可柳树抱怨了吗?(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这段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想到了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结果反馈:指名说。(2——3名学生)
3.总结反思:
大家已经领悟到了文章的内涵。作者写柳,也在写人。作者写柳的生长历程,也在写人生经历。这种写法叫——。(板书:借物喻人)作者敬畏柳树顽强的精神,也在敬畏具有柳树这种品格的人。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在不断地考验着我们,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你一定会想起——青海高原一株柳!当我们历经磨难时,你也一定会想起作者的这句饱含哲理的话——(生读红色字体部分)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
撑立
干旱寒冷 粗大浓密
高原风雪 粗实 坚硬 对比
雷轰电击 苍郁 深沉 借物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