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革命故事的梗概

时间:2020-12-18 22:37:58 名人故事素材

第一篇:《革命故事简介》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在县城结识了集贤居少掌柜佟乐,嘎子仇没报,反而陷入鬼子追杀。在佟乐和一个神秘便衣的帮助下,脱离险境。便衣原来是罗金保,将嘎子带到区队秘密隐藏之地,钱队长收留了嘎子。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嘎子缴获一把真枪。眼看梦想全部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嘎子要单独替奶奶报仇。由此同时,后方特派员刘燕肩负使命路经白洋淀被伏击。刘燕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员混入区队。

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嘎子和佟乐、胖墩行动起来,误认为区队联络员纯刚是鬼子奸细。纯刚竟然被孩子制服,报信不成有口难辩。白洋淀鱼户女儿玉英,打鱼时救了刘燕。刘燕受伤难行,请玉英去城里寻找联络员。玉英在城里遇到了嘎子一伙。三方力量围绕着真假特派员斗智斗勇,特派员肩负的任务迫在眉睫,大批药品将在指定时间内经过白洋淀。鬼子方面,肥田和斋藤一武一文,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奸细石磊了解真想,将区队八路和药品一网打尽。区队钱队长则逐渐识破石磊真面目,将计就计引鬼子出动。而真特派员刘燕却与孩子们在一起。

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一举歼灭肥田斋藤一伙日本鬼子。

1938年3月,日军侵占枣庄。枣庄路矿工人洪振海、王志胜参加抗日武装,后编入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1939年,洪振海等3人袭击日本洋行,缴获步枪、手枪各一支。以后又发展了李金山等3名铁路工人。不久,他们袭击从枣庄开出的日本军火列车,获步枪12支、机枪2挺,送到八路军苏鲁支队。接着,又发展了6名铁路工人为队员,取名为铁道游击队,洪振海为队长。1940年2月,苏鲁支队将其正式命名为铁道游击队,并派杜季伟任政委,全队发展到15人。4月,在临城至韩庄的铁路线上,又组织起第二支铁道游击队,共21人,由孙茂生任队长。5月,在临城以北辛庄组织起第三支铁道游击队,共20人,由李文庆任队长。同年6月,根据鲁南军区的指示,将活动在枣庄、临城地区的几支铁道游击队合编为铁道游击大队。

1942年1月,山东日军纠集徐州、济南、青岛各地日伪军“扫荡”鲁中南地区。游击队员广泛破袭津浦、临枣线,在枣庄制造敌火车头相撞,在临城以南破坏敌电线,为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千余名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随着形势的发展,铁道游击队于1943年春编入鲁南军区独立支队,队员发展到400余人。后又编入鲁南军区第2军分区。

为纪念著名的抗日武装铁道游击队,中共山东省微山县委、微山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微山岛筑造了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附图片)。

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上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有关革命故事的梗概

《小游击队员》是作家王愿坚的作品。其主要内容是:樟伢子的父母掩护红军伤员时被白鬼子杀害了,带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儿的他四处寻找红军时遇到了红军的侦察员。在协助侦察员去敌区侦察时不慎被敌人发现,侦察员被俘。机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敌人的工事情报图送给了游击队,游击队歼灭了敌人,救出了侦察员。樟伢子经历了战火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游击队员。

赤色小子瘦小,是小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个孤儿,他是个在杀亲仇人的门下成长起来的孤儿!瘦小是个创造红色革命辉煌的孩子,他,为中国的崛起和努力平拼搏,做出了血的牺牲!他是个正义之子!而他,却是个令人憎恶的角色——他是瘦小的杀亲仇人,他是个劣绅,是个剥削农人财产的胖子地主!瘦小,在4岁时,父母被胖子地主所杀,被迫跟随叔叔在仇人门下作小工。瘦小从此过上了像狗一样的卑微、艰苦的生活。一年,胖子地主被人抄家了地主一下子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底层农民。瘦小心中的仇怨终于得以发泄了!就在那一年,瘦小的他跟随志愿军,征战沙场,成了一名战士!可惜,英年早逝,瘦小因为英勇上阵而战死在沙场上……

《红日》,吴强所著红色经典小说,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第二篇:《故事梗概》

电影《万水千山》故事梗概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军为了通过长征的必经之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选出十八位勇士组成突击队,突破敌人的炮火,率先抢占了对岸的桥头堡,为主力部队开通了一条安全的道路。随后的主力部队在铁索桥上铺上木板,顺利地通过了泸定桥。

通过天险,又迎来新的挑战。一座高寒险要的大雪山挡住了红军的征途。雪山上,环境十分恶劣,不少人、马被冻死或掉下深渊。炊事班的一位老战士为了保住随身的一口锅,竟然奋不顾身,掉下山崖......

接着是荒无人烟的大草地,草地上到处是沼泽,人和马一旦陷进去就难以生还,再加上粮食紧缺,战士们忍饥挨饿,硬是闯过了一道道鬼门关。直到1935年10月,红军才到达陕北,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长征经历了千难万险,而这只是整个中国革命的冰山一角。红军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革命意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有着革命乐观精神,从长征的历程可以看出,革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也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习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窗边的小豆豆》故事梗概

“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这便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特点。

《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彻子,讲述的是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经历。主人公小豆豆因性格古怪,天性好动、淘气,导致一年级就退学了。退学以后的小豆豆来到了巴学园,可那里的一切令小豆豆大吃一惊:校门是两棵大树,教室是废弃的电车,学生人数也不超过六十人,就连教学方式也是迥然不同……但在那里,小豆豆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小林宗作先生确实是一位非常好的校长,他以“海的味道,山的味道”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孩子们不挑食;他以不穿泳衣游泳的方式教育孩子们无论怎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他可以耐心地听一个七岁的孩子乱七八糟地诉说她经历过的事……小豆豆也幸运地认识了许多朋友:泰明、朔子、大荣君、阿泰、美黛、惠子……他们天天在一起嬉戏玩耍,无忧无虑。

但一个不幸的日子到来了,因为战争,巴学园被炸毁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歌声消失了。平日里载着孩子们奔跑的电车教室,孩子们最爱的图书馆,孩子们的游泳池都被熊熊烈火包围着,吞噬着……小林宗作先生、孩子们、老师们以及小豆豆也不得不分开。但在分别时,小豆豆嘴里依然念叨着:“还会再见面的,一定会再见面的!”

在读这本书时,我和小豆豆一起喜怒哀乐。当然,我也从这本书中找回了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我希望大家也去读读这本书,从中找回属于自己的童年。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有关革命故事的梗概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鸡毛信》故事梗概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有一天,他要替他爸爸送一封重要的鸡毛信。他刚走出村子,就看见日本鬼子向他走来,为了保护这封信,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藏在羊尾巴下面。日本鬼子冲了过来,让海娃带他们去八路军藏粮的地方,海娃想:如果我把他们带到八路军驻地附近,及可以把信送到,又可以让八路军把他们消灭,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于是他答应了日本鬼子的要求,把日本鬼子引到八路军驻地附近。八路军发现了,消灭了日本鬼子。

《雪孩子》故事梗概

冬天到了,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兔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说:“宝贝,我要出去找一点食物。你就在家烤着火,我一会儿就回来。”说着,往火盆里添了许多柴。

“不嘛,不嘛,我也要去,我不想一个人呆在家里。”小兔哭着说。“好孩子,我给你堆一个雪人,你就别哭了。”兔妈妈边说边走出房门。“好,堆雪人!”小兔乐得拍起手来。

兔妈妈给小兔堆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雪孩子,又哈了一口气。暖和了手,就告别了小兔。

小兔又往火盆里添了许多许多的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就回到小木床上睡着了。

就在小兔睡得正香的时候,雪孩子一边伸伸脖子,动动腿,眨巴着眼睛,嘴里还唱着:“小兔,小兔,快快来,和我一起玩。我们的生活多呀多快乐呀,多呀多快乐......”这时,雪孩子看到从窗子里飘出来了一阵浓烟,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兔子添了柴以后,火烧的很旺,就把盆外的柴也烧着了。

雪孩子急忙跑向门口,刚跑到门前,它就冒汗了,你们想,雪孩子是最怕热的啊!它冲进火海,四处寻找小兔,它终于找到了小兔,并把她放到地上。

大伙儿齐心合力终于把大火扑灭了。兔妈妈焦急地把小兔抱在怀里,这时候,小兔醒了,她问道:“雪孩子呢?”多么好的雪孩子呀!它为了救小兔,自己变成了水蒸气,那朵云还变成雪孩子的样子,冲着她笑呢!

第三篇:《写梗概》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习作8的要求是:为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写梗概。所谓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这些时候需要写梗概:

1、语文老师在你们班开设了课外阅读课,你需要在“课前三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

2、革命影视作品节就要开始了,学校征求大家的意见,看看同学们欢迎放映哪些影视作品。

3、学校要在楼道的墙壁上开办《中华英雄谱》人物长廊,你在雷锋的画像下,需要配上200字左右的说明,你已经读过《雷锋的故事》,需要从中提炼出200字的说明。

4、文化周要举办一次“以书易书书市”,你需要为自己要推销的书写一个简介,好让别人快速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写梗概需要注意这些地方:

1、长话短说要简明:

把长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用几百字介绍出来,语言的简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把语言写简练,平时多做些“缩句”“缩写段落”的练习是很好的练习方式。如《雷锋的故事》中有一章写雷锋小时候家庭很穷,你只要用“雷锋幼时家境贫寒”就可以概括了。

2、详写略写须分清:

对你要介绍的作品,要注意它内容详略上的安排。写得详细的内容多介绍,写得简略的地方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你要介绍电影《闪闪的红星》,其中潘冬子刀劈胡汉三的情节是不能不提的,而潘冬子的爸爸和他告别的情景则可以不用介绍。

3、关键要素说清楚:

一般来说,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有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爱憎,要弘扬的精神,要鞭挞的现象,要阐明的观点等等,都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定要说清楚。

4、读者意见虚心听:有关革命故事的梗概

文章写完后,在正式使用或公开展示前,最好请别人读一读,看看他们明白了没有。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清楚,你可以向他们做些解释,同时,这也是你应该修改补充的地方。你还要留意他们读后的反映,看看你的作品能不能吸引他们,打动他们。

好了,想写好梗概吗?那就请你记住这首歌谣吧:

长话短说要简明,

详写略写须分清,

关键要素说清楚,

读者意见虚心听。有关革命故事的梗概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从看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中,选一部印象最深的推荐给大家。若没有看过这类题材的电影、电视,也可以讲一个自己听过或读过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进行这一话题的训练,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是对本组课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可加深学生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教学前,要布置学生回顾观看(听过、阅读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片(故事)。收集相关资料制成卡片,如,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等。教学时,要对推荐者和听众提出明确要求:推荐者要讲清楚作品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观(读、听)后感想;听众听时要认真,抓住要点,有不清楚的地方可直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或谈自己的感想。可以先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推介会中,要充分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习作

本次习作,安排了二个内容供学生选作:一是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二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写场景。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本次习作要求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景的难点。指导时,要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可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景描写组织学生再阅读感悟,看看《开国大典》一文是如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学生习作过程中,要体现先说后写的原则,学生说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互评、互帮,或教师指导,让学生把选择的一个场景说具体,说清楚,说后即写。

写梗概。过去训练不多,属新学内容。写梗概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①熟悉文本(作品);②理清脉络,抓住重点;③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指导时,可先以学生熟悉的课文为例,写出梗概,给学生予示范。再组织学生试写梗概,写后评价、修改、完善。由于是新学内容,不必要求过高。

本次习作是选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要强求一律。习作中,教师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评改时,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评改中得到提升。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或引导。评改后,选用适当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习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第四篇:《(读后感)----《中华五千年》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精神的食量。好的书可以引导我们人生正确的道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学习,少走弯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涌现过许多优秀的人物。而《中华五千年》这本书则把这些事和人描写的更加的淋漓尽致。它概括了中国远古至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各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和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中国的载体。

当我打开了远古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尽收眼底。圣人款款而来,岳飞的忠诚,诸葛亮的智慧,夸父的执着等等。一代代风流人物的精神让我崇拜。这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这本书以上自远古传说,下至辛亥革命。概括了各个时期的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

看着看着,我的视线里突然溜进一个人物----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神机妙算、聪明绝顶。《草船借箭》是个很著名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章节;内容讲的是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打造十万枝箭。诸葛亮动用了他的智慧,算出三天后必有大雾,所以马上回答:“都督不用十天三天就给造好。”三天后大雾来临,在曹操的军营前敲锣打鼓。曹操以为是敌军乘大雾来袭,于是下令放箭,不一会儿功夫草人身上长满了箭。等大雾散去,曹操方知上当。诸葛亮满载而归。读到这里我不由得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折服,他的聪明令人难以想象,他的智慧怎不能让人感到惊讶!

我还读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故事,读到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军条约》的签订。读到了慈禧太后夺政权,捕八大臣,勾结入侵者,毒死东太后,读到了荣禄的出卖,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读到了······

这本书让我读到了许多历史的知识,甚至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我敬佩诸葛亮的智慧,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懦弱!

中华五千年;让我们以千年为镜,审视自己,改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