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的教育故事:这次可不要再洒了

一直以来,看到孩子总是会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跟他们玩会儿,或许自己的孩子气让我和他们有一种神奇的感染力吧。在工作中,我常和孩子"打"成一片,虽说半天的带班时间每分每秒都在一起,可以让我充分了解孩子,感受他们言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偶尔我也会有很多的问题让他们困扰我。孩子的稚气、童言趣语,让我无法想到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
宇洁是我们班一个懂礼貌、爱发言、又调皮的小女孩,清晨总能听见她响亮的一声"老师早",之后便带着其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小朋友们也很喜欢她,在普通人眼里,女孩子都是很文静、很害羞、安静坐着的样子,但宇洁不一样,大大咧咧、活泼开朗、无拘无束,每天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就是她的坐姿。
午餐时,看到宇洁坐在小椅子上两脚绕在栓子上,小屁股不停的左右扭摆着,我走到她身旁,用眼神示意她坐坐好,第一次她看懂了。不久在我们给孩子盛饭时,我又发现她动个不停,便用语言示意她停下来,第二次她看懂了。吃饭时,小朋友忽然喊着:"老师,宇洁把汤洒在我衣服上了。"我走过去她看着我一声不吭的,眼里含着泪光。保育员拿来了毛巾,对她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见宇洁拿起垃圾桶将桌面上的汤擦到垃圾桶里,可泪水夺眶而出。我又给她盛了一碗汤放在她面前,她对我说:"蒋老师,我会坐坐好,不动了。"看她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我便对她说:"这次可不要再洒了啊。"她擦着眼泪点了点头,还向旁边的小朋友说了声"对不起"。这让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我们都会碰到这样的事,只是每个人的做法不一样,或许你会拿来毛巾把桌子擦干净,或许你会生气地说孩子两句,或许你会不停地叮嘱孩子等等。在我看来,我没有对孩子大声说话,没有不停地反复要求,更没有自己把桌面收拾干净,是因为宇洁能充分理解老师要表达的意思,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她都能看懂其中的意思,无需我们强调。在平时,因为自己的嗓音轻,所以我喜欢用眼神、动作、表情和孩子交流,久而久之,班里的孩子习惯了这种方式,其他两位老师也知道这样做的含义,因次,在保育员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宇洁知道老师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在告诉她,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什么事情都要老师帮忙。在我对她说"这次可不要再洒了"时,她知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坐好,一直动,所以打翻了,现在该坐坐好了。
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用语言来教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用一种方法教育,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是老师解决,孩子有他们的理解力,或许在遇到事情时,让孩子自己解决,老师只是作为旁观者的角色来观察,偶尔参与,孩子对事物的接受力会不会更强呢?常说孩子是一个小大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做事方式,那么就让他们在自己的想法中大胆表现,我们就作为旁观者适时给予指导吧。相信孩子,更是相信自己的做法,孩子也有他们独特的见解,或许你也会学到新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