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管理经验谈

  印刷包装是生产服务并重的行业,大部分客户对我们的印刷技术、印刷材料和印刷工艺都不了解的,导致我们对待产品的验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同时也为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在整个生产当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印刷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改善是我们印刷企业永恒的话题。

  当企业内的员工在技术管理的系统中出现错误时,你们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请问先进的印刷工艺在书刊印刷方面占有怎样的地位?

  1995起,把装订的部门移迁到中国。每个工序的操作从一个人到小规模到大规模一路做起。当中我们发现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工作程序,我们在生产管理系统稳定之后,根据既定的程序以文字总结下来。我们是在96年开始数码印刷,对于成品质量的管理我们是有一定的要求,务求在出货之前使产品达到客户的要求,保证客户对我们的信心。

  员工操作的出错,我们都试过罚款和不罚款。但是两种的方法都是没有实际的作用,不论罚款还是不罚款都无法使员工不出错。而且国外的客户对于企业员工待遇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太苛刻,或超时工作。现在我们不会对员工出错进行惩罚。

  近几年,每年都会去勤达参观一次,吸收了不少的经验,我们企业也得到了不少的发展机会。经过几次的参观,我们发现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勤达都能把货物堆放得整整齐齐。请问:勤达是如何管理,使货物堆放得整整齐齐呢?

  其实大型的参观,我们都会有小小的准备。我们在开设厂房之前都有细致的考虑。生产厂房大多都是使用水磨石,由于货物都很重在推拉的过程中导致很多粉尘出现。而铁板有个特性,摩擦得越多越亮,在推拉货物时也不会出现粉尘,所以我们把铁板作为地板用。现在,休息的时候地板摩擦的机会少了,地板反而会出现生锈的情况。

  对于货物的多少都是由客户的订单多少而定,我们是没有选择的。在整理货物时,我们会预留一条通道出来方便货物流动,这样已经足够了。

  在旺季的时候很多企业都在是否购买机械的问题上犹豫,请问我们应该怎样考虑呢?

  购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五点:

1. 机械的使用性。

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不同的产品,对设备的需要都有所不同,如高档的产品需要高端的印刷机械。而主要面对国内客户的企业,定位在中低端的客户,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国产机械是可以考虑的,大多好的印刷设备主要集中在上海。

欧洲的一架骑马订,去年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小时4万本,如果广东省某一企业购买了这样的机械,就算生产整个广东省的产品,都会有很大的空缺。配置这样一台机械还需要重组厂房,这说明购买印刷设备并不是越先进越好。一个企业没有这么多的生产量还要购买这么快的设备,为企业带来的是更大的经济负担而不是经济效益。

另外,数码印刷必然是印刷行业以后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某些企业,购买CTP可能对于他们还是为时过早,这与企业的客户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2. 经济性。

一台新的设备究竟能为企业创造多少的利润。印刷四色产品,用四色机印刷肯定比双色机印刷的成本要低。如果我们觉得市场上需要新设备配合,我们一定要做好经济分析,这主要是由印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层次所决定。经济分析包括设备所需要多少成本、配给的耗材,电力等,以及用怎样的方式去生产去衡量。

3. 设备的可靠性。

现在很多人都麻木地认为国外的印刷机就是好。但是国外的印刷机除了欧美和日本之外,其实还包括其他国家的印刷机械。在选择设备时,要估计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大概出故障的概率有多少。如果发生故障之后,会为企业的生产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

4. 安全性。

在购买之前,我们都需要考虑印刷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否安全和有没有有效的保护装置。国内的设备在安全方面相对来说是有欠缺的。当在同一水平的印刷机械对比下,安全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5. 售后服务。

目前国内有很多印刷制造商,尤其是江浙一带,我们需要考虑他们能否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国外的印刷机是很负责任的。以前我曾参与了国外某一品牌的印刷设备安装,该机械发生故障之后,我们马上能与德国联系,并通过网络进行检测,双方都能看到整个检测的过程。德国方面还能远程启动了我们这边的印刷机械,这是很周到的售后服务。

除了以上五点之外,最关键的是参与经济和技术分析的人员必须具备:财务知识、印刷机械和电器原理、印刷工艺等,还要对印刷市场、材料价格、生产用料都很清楚。这样全面的经济技术分析才能为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购买到适合企业继续发展,扩大生产的印刷设备,达到经济效益的目的。

因为用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成本。例如过UV(UV有很多不同的产品),用普遍的UV做折叠盒会出现爆色的现象。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会购买一些比较高级的油性UV油。这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产品选用不同的UV油。这样的细节在与客户沟通时要有充分的了解。

转载自:晨艺印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