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猴子蒸糕》教学设计

二年级《猴子蒸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 通过想象与联想,结合欣赏乐曲,大胆创编,踊跃参与合作表演。
3. 分角色进行表演,培养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与形体表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乐曲风趣活泼的特点。在乐曲感染下,热情投入创作与实践中,激发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2. 合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编出生动活泼、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情节。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音调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忙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小猴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拦和“嘲笑”。歌曲的词曲结合自然,小过门和间奏的设置增添了表演的情趣,使音乐更加幽默、风趣。歌曲从侧面揭示了“劳动光荣、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的道理。歌曲为六声徵调式,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 新课导入
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归纳特征,介绍形象,引出“闪亮登场”的“人物”──猴子,引出新课《猴子蒸糕》。
二、新课学习
1. 聆听歌曲《猴子蒸糕》,了解歌曲内容。
2. 介绍背景──壮族民歌。(教师可收集壮族民歌的资料进行口述。)
3. 教师出示《猴子蒸糕》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朗诵歌词。
提问:歌曲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 再次聆听歌曲《猴子蒸糕》,对照歌词,构思创编“音乐剧”。
5. 给学生5到7分钟时间,自由合作,分角色,分工,依据歌曲叙事情节创编“音乐剧”。
可同时安排3-4组进行。除了主演外,每组还可以安排“导演”“评判小组”“剧务”等,共同为表演出谋划策,以提高表演效果,“分工不分家”,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6. 欣赏歌曲《猴子蒸糕》动画,让每个小组的表演者边听歌曲边构思进入“角色”。
7. 《猴子蒸糕》分角色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以后,可暂时做停歇,让观众提出评价意见及修改建议,然后第二组出场。如是类推。
三、课堂小结
结合表演,对猴子与小狗的生活态度、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单元内容,强调进一步加强“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号召大家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时还应树立“尊重他人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劳动创造果实”的思想态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