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汇理财业务的3大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一)


  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理财业务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在当前外汇理财市场日趋活跃、品种逐步丰富的同时,外汇理财业务正暴露出市场、操作和流动性三种潜在风险。要实现商业银行外汇理财业务稳步发展,必须逐步进行规范和统一监管,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系统风险教育。

  一、汇率不确定性增大激活外汇理财产品

  外汇理财业务是我国银行业理财业务的先行者,早期的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是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近年来受人民币汇率改革、美联储不断加息、国内外外币存款存在较大利差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外汇理财市场日趋活跃,品种正逐步丰富。

  继2004年6次加息后,2005年美联储又连续8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25%提升到4.25%,2006年初又调至4.5%,目前保持在5.25%的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央行的外币存款利率也连续多次上调。

  由于国内外存款利率存在较大差额,国内银行汇率产品存在较大盈利空间,外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水平是外币储蓄存款利率的1.5倍至2倍。同时,人民币汇率由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加大,激活了短期外汇市场。如招商银行等推出了欧元理财产品,中行还推出了欧元与美元汇率挂钩“结婚蛋糕”结构型产品。

  在美元利率大幅上扬、内地美元以及港币存款的收益大幅上升因素的影响之下,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大幅提高。2006年以来,凭借股市、金市的高温,各商业银行推出了一批与股指、黄金价格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一款让客户随时拥有终止和追加投资权的“日日金1号”,收益率与一个月期的美国国债挂钩,收益率为3.271%,是活期储蓄的3倍。兴业银行推出欧利丰、汇利灵等半年和一年期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分别高达2.2%、4.25%和4.5%。

  二、外汇理财业务存在三大潜在风险

  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还存在较大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外币结构性存款、货币掉期、高等级债券、欧洲商业票据、拆放境外同业等产品,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目前外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的与香港红筹股挂钩,有的与新兴市场债券挂钩,有的与商品指数以及国际市场黄金、石油挂钩。随着美元与人民币利差的进一步拉大,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汇率、利率工具,投资境外外币衍生产品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产配置效率的意愿比较强烈,一旦市场出现大的逆转,外币理财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二是操作风险。目前银行大量推出创新理财产品,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往往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操作失误或欺诈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有的银行对空白理财产品认购书不作重要凭证管理,经办人员对相关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者分支行超计划销售,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

  三是流动性风险。对可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如果因为市场利率变化出现大规模赎回,可能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对资金头寸比较紧张的股份制银行影响较大。此外,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还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一些商业银行没有按理财产品协议使用资金,发生理财资金挪用的现象。此外,商业银行通常对出售理财产品获得的资金没有设置专门科目进行管理,只是在储蓄存款科目反映,仅是作了冻结而已,资金实际用途难以监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