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论文
搜索最热的中国哲学论文

最新中国哲学论文

  • new【中国哲学论文】   试论儒家民本思想的极致(一) 2024-07-01

    摘要:民本思想为儒家学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光辉的组成部分。儒家理想主义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将这一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孟子的民本思想:一,孟学对孔学的继承和超越;二,孟子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仁政王道;三,孟子学

  • new【中国哲学论文】   浅谈董仲舒伦理思想浅析(一) 2024-07-01

    论文关键词:董仲舒 伦理思想 德治 论文摘要:董仲舒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他主张的“独茸儒术”使孔子创立的儒学从诸子百家中突出而居统治的地位,其创立的三纲五常等伦理思想在中华民族中留下了深深烙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分析朱熹伦理精神与当代社会诚信建设(一) 2024-07-01

    论文关键词:朱熹;伦理精神;诚信建设   论文摘要:在朱熹的伦理精神范畴中,仁义为先、义中生利、忠信为本及敬事而信、节用爱人等伦理精神原则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它所倡导的公平正义、义利兼顾、诚实信用、取信于民、执政为民、公正廉洁等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

  • new【中国哲学论文】   论述中国古文字中的视角、概念和时态(一) 2024-07-01

    内容提要:认识世界的视角是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方法论逻辑演绎展开的起点和基础。同时,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考察对象的界定、逻辑关系演绎及时间序列处理等问题,又是方法论体系必须阐明和表述的核心问题。从方法论和逻辑原点上考察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观察和

  • new【中国哲学论文】   道家文化的创造智慧与创新精神培养(一) 2024-07-01

    创造性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但无庸讳言当代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是比较缺乏的。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对如何培养创造性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还未能充分展开。诸如为什么会造成创新精神的缺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儒学之性情形而上学(一) 2024-07-01

    内容摘要:与佛、道哲学的无情、非情甚至反情形而上学相比,儒学哲学是一种性情哲学。所以儒学非常重视情实、权变。儒学的性情倾向在孔子那里已有卓然表现。如果说知性形而上学是西方法治社会创设的逻辑前提和精神基础,那么性情形而上学则是中国社会人治历史发生发展的

  • new【中国哲学论文】   非天道何以人伦(一) 2024-07-01

    内容提要 本文以《新青年》对孔教的批判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新青年》从彻底反孔教 ,到部分肯定孔教,到宗教替代说的历程,揭示出隐藏在这种历程下的思想基础,指出五四 运动中存在着忽视天人关系、忽视道德情感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五四运动没有达到自己的 目标。

  • new【中国哲学论文】   论老子“和谐”社会的思想(一) 2024-07-01

    对于“建立和谐社会”问题,一时间,论者如云。其中,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即从老子思想着眼来阐述这个问题的,也大有人在。不过其论述牵强附会,有失偏颇。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就曾听到江南的一个教授讲老子的“和谐”社会。该论者从老子的“阴

  • new【中国哲学论文】   道家文化作为崇尚悟性的创造智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一) 2024-07-01

    创造性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但无庸讳言,当代人比较崇尚理性和工具理性,而对于孕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悟性,反而比较缺乏。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对如何培养创造性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还未

  • new【中国哲学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一) 2024-07-01

    摘 要: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华夏大地上奋笔书写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华丽篇章,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赋予和谐社会新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一) 2024-07-01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明的开拓、创新时期。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特别是儒、道、

  • new【中国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一) 2024-07-01

    一 春秋战国动乱550余年,其间战火连绵,诸侯争霸,生灵涂炭,人民遭殃,社会长期处于兵燹和混乱之中。 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将首都从镐迁到洛阳。之后,郑庄公首先称霸,平王时“周郑交质”,各以太子住在对方作为人质;桓王时郑伯祝聃射中

  • new【中国哲学论文】   辩证法的命运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一) 2024-07-01

    辩证法作为一个哲学术语进入汉语哲学界,仅有80多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辩证法”一词是在20世纪20年代经日语翻译成汉语才开始为我们所知的[1]。但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后,它逐渐获得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地位。它不仅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方向和独立学科,甚至在很多情况

  • new【中国哲学论文】   《易传》天论的哲学意义—兼论中国哲学有没有哲学概念(一) 2024-07-01

    [提要]:“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在《易传》中表现得比较典型。《易传》之“天”概念蕴涵自然、自然规律、义理、天帝、阳气等数重内涵,逻辑内涵混杂,外延不确定。中国哲学之“天”从未获得“纯粹的哲学形式”,天不是一个哲学概念,只是一个前

  • new【中国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独行于“危”、“微”途中的智慧(一) 2024-07-01

    内容摘要:哲学是爱智慧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中国哲学从本质而言是一种存在的智慧,一种避免吾人生命坠毁入危灭之途的智慧。为免个体生命坠毁于危途,中国哲学要求心秉中正,以礼规范自己言语行为。礼对生命之养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生命、自然环境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学而优则仕”辨(一) 2024-07-01

    内容提要: “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还只是一个政治号召,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而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官方思想,特别是随着隋、唐之后科举制度的实行,此一政治号召之具体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统治者对士人所发出的诱惑,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关于孔子与“希腊三贤”的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一) 2024-07-01

    论文摘要:在古代,经济伦理就引起了中西方哲人的关注,但各有侧重。其中:在对待生产劳动和商业行为上,苏格拉底抱持生存至上的职业观,理性对待生产劳动和商业行为,而孔子则认为“君子”不应从事生产劳动;在对待财富上,柏拉图认为“精神财富”高于“物质财富”,而

  • new【中国哲学论文】   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化转型的哲学脉络(一) 2024-07-01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文学思潮在深层哲学精神上表现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性反思,揭示试图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最终又回归神话的“启蒙辩证法”成为这一审美思潮的现代性动力;而世纪之交至21世纪初的文学思潮则将这种对启蒙的矫治及对理性的反拨,即对“启蒙辩证法”的体

  • new【中国哲学论文】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 2024-07-01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揭示了工人阶级即现代无产阶级的一个基本特性——无产阶级的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关于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一) 2024-07-0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讲究个性、尊重个性,并试图塑造自由个性的时代;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秩序,谋求秩序,并试图构建良好秩序的时代。一个良好的现代社会总是既要保证人的个性化发展,又要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正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心性天人:重读孟子(一) 2024-07-01

    如果我们为了方便而暂时接受一个悠久的定论,即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个道的传统(道统),而孔子是以其仁教“发明”(宋儒陆象山语,“发而明之”之义)此道者,那么,这一道统中,在孔子之后,是孟子第一个明确提出并讨论了性与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与天与人的问题密不可分

  • new【中国哲学论文】   试论儒家科技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 2024-07-01

    论文摘要:儒家科技伦理思想深深植根于儒家思想的宏观系统之中,儒家科技伦理思想中经世致用的科技观念、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以德化知的知识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等对当代中国科技伦理体系构建、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儒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基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一) 2024-07-01

    [论文关键词]礼;身;体;气;心   [论文摘要]在先秦儒家的观念中,礼与身的关系不简单是“礼自外作”,文章通过梳理礼与儒(巫)的渊源关系,指出儒士身体姿态是对礼的展现。春秋时代,礼成就“威仪棣棣”的君子。孔子将对礼的践履作为成仁的工夫,发展到荀子,礼内化

  • new【中国哲学论文】   知识谱系的转换──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一) 2024-07-01

    论文提要本文以胡适、冯友兰及侯外庐的学术成果为范例,分析“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其发展过程的某些重要特征。整个论述表明,正是近代西学的冲击,激起中国学人重估传统价值的热情,从而使哲学史研究成为达致这种思想努力的问学途径,同时也导致对传统学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孔子孝道伦理思想与关爱型校园建设——试析孝道伦理思想的生命意识(一) 2024-07-01

    论文摘要:孝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孝的原始陈述。孔子的孝伦理思想根植于日常生活。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当代大学生个体主体性凸显。引发了一些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挑战。孔子的孝道伦理思想对

  • new【中国哲学论文】   论朱熹“格物致知”说的认识论价值(一) 2024-07-01

    [摘要]“格物致知”是朱熹认识论的基本命题,体现了朱熹哲学思想的特色。文章试图先考察“格物致知”的思想源流。再对“格物致知”说作进一步诠释,然后重点阐述“格物致知”说所蕴涵的认识论价值,从而凸现朱熹“格物致知”说的学理价值。   [关键词]朱熹;格物致知

  • new【中国哲学论文】   超自由主义(一) 2024-07-01

    序言    罗伯特·曼戈贝拉·安格尔(Roberto Mangabeira Unger) 旨在建立一个“构建性社会理论”(constructive social theory) 的研究计划是令人兴奋的。他坚 持“激进的民主建设方案”(radicaldemocratic project),但是,他对这一概念的用法比一般的用法更具广泛的

  • new【中国哲学论文】   试论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价值(一) 2024-07-01

    论文摘要:文章以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道德观为基础,以“仁民爱物”的生态保护观为支撑,以“取物有节”的生态发展现为保障,较深入地揭示了儒家生态保护思想的先导性、睿智性和系统性。   论文关键词:儒家;生态伦理;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物有节   为实现人

  • new【中国哲学论文】   全新的女权主义理论和实践(一) 2024-07-01

    女权主义(feminism),或被译作女性主义,然而,作者经考察发现,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不是一种译法的差别,也不是译者的偏向和喜好,而是从理论发展的表征。在这些不同的称谓里包含有女权主义发展的阶段性递进的过程。女权主义从出现起就强调男女平等,但是由于历史的

  • new【中国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发展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创建(一) 2024-07-01

    中国哲学发展进入到又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哲学和文化研究的广泛涉列,为我国哲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条件。这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诞生哲学大家的时代。但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哲学发展还只是打破了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