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一)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学习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学生应该对英语学习持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而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语言,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英语已经在世界上成为最强势的语言,北京申奥成功更是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学英语。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中也把英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地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还有部分城市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
  
  一、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各类英语社会办学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尤可见国人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重视程度。我们要肯定的是,英语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在大学校园里表现为,绝大部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差,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但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与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以及学生是否对英语学习持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关。
  目前在大学里,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花两年的时间完成大学英语的课程。大学英语课堂上,几乎都是以讲单词,讲句子为核心,依然没有脱离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刚跨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大学生活中学习问题上的全新期待和盼望与老旧的教学模式形成强烈反差,自然会导致产生厌学情绪。有这样一个现象,老师认为学生基础很差,于是把课文里最细节最基本的语法和词汇作为课堂的中心,而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在中学时代就已接触,早已产生厌烦情绪,在潜意识中总觉得自己在学一些无用之物,至于为什么会无用,主要原因在于高考对于学生心理有相当大的影响。以前学英语完全是为了应付高考,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种错误认识: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到了大学,虽然没有高考在等着,但是又出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且与学位挂了钩。没有合格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就没有学位证书,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四的时候依然没有拿到合格的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失去了拿到学位的资格,进而又关系到毕业之后的求职问题,学英语成了他们苦不堪言的劳役,这在学生心理上又继续造成负面影响,加上专业课负担重,许多学生就形成了很强烈的厌学情绪,心理相当矛盾。一方面,明明觉得英语没用,纯粹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又知道不学好英语是不能通过考试不能拿到可以过关的四级分数,于是就拿不到学位证书的。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当然效率会很低,当然会导致该学的东西学不好,进一步让老师更把注意力放在词汇和语法上,最后当然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另外,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急于求成的心态也颇为常见,因而缺乏持久和深厚的动力,学习热情的高涨和消退几乎同样迅速,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只能保持不太长的时间,有太多的人太快地知难而退,这种问题的出现与学生依赖心理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学生把能否学好英语寄希望于大学英语课堂上有限的五十分钟,忽略了自身在课后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环节,而这一环节在特定的大学学习阶段里又往往起着置关重要的作用。课后,学生很少有机会像中学时代那样再得到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辅导、监督。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与中学英语课相比有很大跨度。因此,学生唯有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在大学阶段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有质的飞跃。
  当然,学生在课后也并非完全没有自主学习,只是方法上有些欠缺。比如,不少学生直接认为学英语就是背单词,他们课后的英语自主学习往往就是从背单词开始,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就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今天背了明天忘,毫无成就感而言,仅背单词这一项就挫伤了一大批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掌握英语语言的信心,无奈地打消了把英语学好的念头,他们的英语学习可以说刚一开始便又结束了。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又意识到英语是很重要的,不学好是不行的,于是又“重操旧业”,过不了多少时间又犯难退却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也没学好,反使自己又加重了对英语学习的负担和压力。
  还有同学认为“不出国学什么英语”,“我又不是英语专业的,以后工作也用不上英语”,“周围的人都不学,我不学也无所谓”等等,如果持这样的态度,就不可能重视英语,学生有了这种思想就会勉强应付,以获得学位,顺利毕业、就业,考研而学习,考试结束,英语学习也随之结束。
  
  二、端正态度,正确对待英语学习
  作为学生,端正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态度会导向积极的行动。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是一种负担,这不仅是国际大环境下的要求,更是提高学习者本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我们必须承认,在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要赶超世界便要掌握这些国家的先进科研成果和发展动向。外语是用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重要媒介。许多技术性质和科学性质的文献资料都是英文写成的,全世界科技出版物70%以上用英语发表,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扩展我们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增强我们在复杂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英语,才能不假他人之手翻译而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知己知彼,迎头赶上。
  学习英语还可以培养使用工具书,阅读与查找英语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以我们平时的学习为例,在来源上,它可以是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电影,在内容上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则新闻,一则历史典故,天文地理、军事外交、经济贸易、风土人情、文化生活,无所不及,显然,这会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掌握的知识仅为10%,其余要在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逐步积累,可见,具有外语能力定能为日后掌握更多知识准备良好条件。随着改革深入,竞争愈加激烈,具有外语基础的大学生势必比只懂母语的大学生处于优势地位。
  
  三、教师应转变观念,以学习者为中心
  作为教师,我们应更新观念,转变把考试看作英语教学终点的思想,创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素质。传统的英语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练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也不高。
  2、在教学内容上要改造那些固定单一的资料,适时增加新鲜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料。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更新快,内容丰富与时俱进,涉及科技、文化、生活多方面多元化的内容。教师在讲解中注意力不应全部放在句法语法上而应根据当时所教授的课文内容广泛收集一些源于课文而课文中又未作详细说明的背景知识,这样不失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比如,在教学中,有一篇文章LucianoPavarotti-BringingOperatotheWorld(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章简要介绍了世界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成长历程,其中提到“aria”(咏叹调)一词。大多数学生对于“咏叹调”这个词的提法并不陌生,但对于什么是咏叹调就不得而知了。为让学生弄明白,我先查阅资料从定义上去解释,之后又联系生活中学生们都熟悉的节目内容讲解,效果很好,还有学生在课堂上哼唱举例,课堂气氛活跃,大家学得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