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企业化学毒物危害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 探讨某石化企业化学毒物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化学毒物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检测、个体TW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化学毒物进行分析。 结果 该石化企业工作场所存在多种化学毒物,主要包括乙烯、丁二烯、1-丁烯、己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乙二醇、苯乙烯、乙苯、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汞、砷、铅、铝、汽油、乙腈、过氧化氢、液化石油气、正己烷、三氧化二铬、硫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酚、氯气、氨、甲醇、丙酮、甲醛、吡啶等38种化学毒物,除了CPI(隔油池)的苯、码头的丁二烯存在超标现象外,其余化学毒物未超过职业卫生标准。 结论 该企业部分防毒措施需进一步整改,化学毒物关键控制点为码头装卸的接驳口、以及污水处理的CPI(隔油池)。
【关键词】石化企业 化学毒物 危害
  石化企业规模大,装置多,流程长,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毒物种类繁多,化学毒物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石化企业化学毒物调查的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某石化企业的化学毒物调查和分析,寻找该企业化学毒物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的化学毒物防护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该企业7个生产装置和公用设施的工作场所及巡检人员。生产装置和公用设施主要包括:乙烯装置、环氧乙烷和乙二醇装置、苯乙烯和环氧丙烷装置、多元醇装置、低密度聚乙烯装置、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公用工程和物流设施。
  1.2 方法
  1.2.1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表对该石化企业存在的主要化学毒物、防毒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措施等进行调查。
  1.2.2 工作场所化学毒物和个体TWA检测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2004)对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和个体TWA进行检测,其中工作场所的检测点包括所有作业人员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2 结果
  2.1 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
  2.1.1 工艺流程简述 该企业以石脑油/凝析油为原料,经裂解、分离等工艺加工后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裂解石油、芳烃等,并进一步在下游装置中加工成聚合物等产品。
  2.1.2 化学毒物种类和分布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有乙烯、丁二烯、1-丁烯、己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乙二醇、苯乙烯、乙苯、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汞、砷、铅、铝、汽油、乙腈、过氧化氢、液化石油气、正己烷、三氧化二铬、硫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酚、氯气、氨、甲醇、丙酮、甲醛、吡啶等38种化学毒物。化学毒物分布见表1。
  2.1.3 个人防护用品 该石化企业为作业人员配备了全面具和半面具防毒面罩,并在各控制室配备了充足数量、适当的呼吸器,以供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表1 化学毒物分布情况(略)
  2.1.4 职业卫生管理 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制定了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应急救援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告知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化学毒物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2.1.5 应急救援 企业建立了应急救援机构,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在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工作场所附近均设置了事故沐浴器和洗眼器,在各装置、公用工程和物流设施设置了一系列相关报警器,应急救援站设在医疗中心,如果医务中心接到救助电话, 可在5min内到达现场。
  2.2 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共设141个化学毒物检测点,检测了乙烯、环氧丙烷、乙二醇、硫化氢、苯、汞、砷、铅、正己烷、二氧化硫、氯气、甲醇、丙酮、甲醛、吡啶等38种化学毒物,其中污水处理的CPI存在苯超标现象 (最大值为20.2mg/m3,超标1.02倍, STEL为10 mg/m3),码头接驳口存在丁二烯超标现象(最大值为586.2mg/m3,超标46.90倍,STEL为12.5 mg/m3),其余检测点的各化学毒物浓度小于职业接触限值。
  2.3 主要作业人员个体TWA检测结果 本企业生产人员分为内操、外操和实验员,内操人员主要在控制室监盘,外操人员定期在工艺装置区巡检。选择24个主要外操人员和实验员进行个体TWA检测,检测化学毒物为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丁二烯、丙酮、乙腈、吡啶等11种化学毒物,共采集352份样品。各种化学毒物的个体TWA均小于职业接触限值。
  3 讨论
  本石化企业大多数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浓度和主要操作人员的个体TWA小于职业接触限值,这是由于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防毒措施有关,主要包括:①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控制,生产设备的密闭化、管道化和自动化运行。②大部分设施采取露天布置,有利于泄漏化学毒物的扩散、稀释。③球罐底部取消人孔,减少有害气体泄漏的可能性。④所有物料贮罐均设置氮气密封和溢流保护设施,原料贮罐采用内浮顶技术,杜绝了呼吸气体的外溢。⑤醇类产品罐装机带有保护罩,保护罩内部设有局部排风系统。⑥回收各装置排放气,送至燃烧炉、火炬及催化氧化炉处理。⑦采用密闭循环采样系统,防止化学物的泄漏。此外,由于本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因此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大多数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浓度在职业接触限值内。
  但是少数工作场所仍然存在化学毒物超标情况,如污水处理CPI的苯超标、码头接驳口的丁二烯超标。这是由于:①污水处理的CPI为露天布置,除了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外,无其他防毒设施,所以存在苯超标现象;②码头在装卸丁二烯时,由于丁二烯易挥发,所以在接驳作业时,管口残留液的挥发,造成工作场所超标。由于巡检人员巡检时在超标作业点的停留时间较短,因此苯的个体TWA和丁二烯的个体TWA小于职业接触限值(苯的TWA为6mg/m3,丁二烯的TWA为5mg/m3)。
  由于污水处理CPI、码头接驳口工作场所存在化学毒物超标现象,因此污水处理CPI、码头装卸臂是本石化企业化学毒物的关键控制点,需要对其进行整改,使工作场所的苯和丁二烯小于职业接触限值。
  本石化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大多数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浓度在职业接触限值内[1],但是当出现跑、冒、滴、漏时化学毒物会出现严重超标情况,可引起急性化学损伤、急性中毒和慢性职业病,甚至发生死亡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因此本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巡检、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跑、冒、滴、漏情况,特别是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正常防护效果;其次加强对工作场所化学毒物的检测,及时掌握工作场所化学毒物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企业还必须重视意外事故的化学毒物防护,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参考文献】
  [1] 金沈雄,陈玉清,陈长发,等.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化学物中毒原因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15(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