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文
搜索最热的国学论文

最新国学论文

  • new【国学论文】   子家司马迁与史家司马迁(一) 2024-07-01

    摘 要: 子学以“入道见志”为基本原则,史学以“实录”、“良史”为基本原则,二者区别显著。《史记》最初的书名为《太史公》或《太史公书》,它既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子书,司马迁兼有史家与子家的二重身份,或者说他是以史家的内容体现了子家的立场。后世对司马迁的

  • new【国学论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一) 2024-07-01

    摘要:一阴一阳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一是一阴一阳的关系;二是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一元的。本文结合中西哲学史对此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已将易之三义(即易简、变易、不易)全部涵括在其中了。 关键词:阴阳;道

  • new【国学论文】   何为儒家之道(四)(一) 2024-07-01

    体现儒家理念的《论语》《论语》这部儒家传统中最受尊敬的经典,或许由孔子的第二代弟子们编篡而成。以口述和书写两种授受形式加以保存,《论语》基本上以夫子所言为基础。在形式和内容上,它都以柏拉图对话录突显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同样方式把握了孔子的精神。由于孔子较

  • new【国学论文】   略说儒学的现代开展(一) 2024-07-01

    摘要: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等为代表的早期新儒学是传统儒学的一次自我调整和自我挽救,其哲学的基本框架与宋明理学一脉相承,所以这实质上是一次理学复兴运动。以杜维明、成中英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以深厚的中西学术功底和更加开阔的视野,致力于

  • new【国学论文】   生存·协理·代管:中国古代女性的权力(一) 2024-07-01

    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亡从子的“三从”绝不是被动的、坐享其成的“三靠”,而是中国女性特有的共有制度下的生存权、父权制下的协理权和祖权制下的代管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几种权利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血缘拟血缘共有

  • new【国学论文】   什么是儒学(二)?(一) 2024-07-01

    我先把《天下篇》这段话稍加注解,不过,要真正搞懂,一定要自己去读。中国古人的著作,单靠讲解是不行的,一定要靠自己去读、去悟、去体会。中国学问与西方学问在方法上有一个根本的不同,西方学问讲究思想(thinking),讲究尽量多的知识,所以西方人的学术著作喜欢旁

  • new【国学论文】   传统·普遍性·现代化——读《儒家伦理争鸣集》并对双方分歧的再反思(一) 2024-07-01

    内容摘要: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

  • new【国学论文】   “朝请”、“诸侯”与竹简《文子》的撰作年代(一) 2024-07-01

    “朝请”与竹简《文子》的撰作年代竹简《文子》的撰作年代,其上下限,尤其是上限的确定,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几番梳理之后,终于发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必外求,竹简《文子》本身为我们提供的线索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八角廊竹简《文子》第2212号:

  • new【国学论文】   《周易》“持盈有道”观中的德性意识(一) 2024-07-01

    摘要:《周易》“持盈有道”中的德性意识本质上积淀着——种对存在的关怀。《周易》从盈极生亏、满则招损、盛则人衰的“天道”法则巾深刻领悟到“人道”有盈而持盈的存在辩识,以“不失其正”命题勾勒出在进退存亡之间以中道而持盈的持盈路径,其基本格调是持盈于德性之

  • new【国学论文】   浅论礼法传统的社会历史根基——中国古代社会的二元政治格局(一) 2024-07-01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古代社会综合治理结构和礼法二元法律传统进行剖析,进而论述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根基,即中国古代社会二元政治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引发对法律的本质和内涵的中国和历史维度的思考。关键词:礼法、二元论、法律

  • new【国学论文】   明清理学家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争议及其运用(一) 2024-07-01

    “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自从朱熹提出之后,历代理学家对它看法不一,个人皆以自己的立场来诠释此语,使得朱熹当时提出的原意,产生不少争议,而渐行隐晦。基此,本篇短文想探讨:一、朱熹的原意及其引发的争议;二、介绍明儒高攀龙如何以此法作为实践及教学;三、以“静坐

  • new【国学论文】   孔子的君子观(一) 2024-07-01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君子人格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孔子的君子观又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基础与核心。在今日中国,了解孔子的君子观,提倡儒家的君子人格,对于社会道德的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道德,除去政治因素外,都必然建立

  • new【国学论文】   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比较研究(二)(一) 2024-07-01

    【摘要】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郭店《老子乙》,在内容上,与郭店《老子甲》相对独立,各自成篇。郭店《老子甲》论述以“道”治国,郭店《老子乙》“言道家之

  • new【国学论文】   孔子的逻辑(一) 2024-07-01

    某歌手唱了一支很风靡的歌,歌手的名字和歌的名字我都忘了,但有一句作为主题的歌词我却记得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一听,摇头如拨浪鼓,连呼废话废话,弱智弱智。何以故?因为这句“只要……将(就)”不构成条件关系,因果关系

  • new【国学论文】   老子的思想与“人文关怀”(一) 2024-07-01

    “人文”一词源于西方,人文主义指文艺复兴时期市民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其基本精神是抬高人的地位贬抑神的地位,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理性和智慧。中国思想史并没有一个“人性”取代“神性”的明确的时间界限,但有一个与此类似的转化过程。中国从上古时代至西周晚期

  • new【国学论文】   荣 格 与 《 易 经 》(一) 2024-07-01

    摘要:荣格在《易经》的影响下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普遍性联系。本文介绍了荣格的这一原理,依据《易传》的相关论述对其作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用“同气相求”“同类相动”的道理,对同时性现象,包括占筮过程作了新的解

  • new【国学论文】   刑礼道迭相为用——白居易政治观浅议 2024-07-01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负有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名敢言直谏的政治家、有深睿之见的思想家。只是由于文名太盛,人们对于后者就不怎么注意罢了。自29岁中进士后,白居易一直为官从政,累官至刑部尚书,可谓位尊权重。安史之乱后,白居易鉴于朝纲不振,以其

  • new【国学论文】   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一) 2024-07-01

    内容摘要:“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现代家庭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蔓延,使得孝亲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从而也出现了很多人伦关系失调、家庭关系紊乱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 new【国学论文】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一) 2024-07-01

    "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 new【国学论文】   从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前瞻二十一世纪的儒学(一) 2024-07-01

    当我们讨论儒学时,或许还难免不自觉地仅以之为一种中国的本土文化。但事实上,至少自宋明以来,儒学便已扩展成为东亚经验的一种了。而如今随着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全球一体化,儒学更是开始进入西方的直接经验领域。因此,在了解西方儒学研究的基础上前瞻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 new【国学论文】   论《周易》和古天文学之四象(一) 2024-07-01

    内容提要:本文分别研究和考证了古天文学和《周易》中的四象。沿历史上溯,古天文学中的四象体系演化有如下四个阶段:春秋末期的四象二十八宿体系的创建时代、以四仲中星为代表的五帝时代、以西水坡龙虎墓和《周礼》中的四象旌旗为代表的仰韶时代和以创世神话为代表的远

  • new【国学论文】   关于论语的几点批判(一) 2024-07-01

    第一:克己复礼 先来给出孔子时的历史背景: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制度腐朽衰败向封建地主制转变的时期.奴隶起义和平民暴动不断发生.在周,前520年,百工叛,奴隶们攻打奴隶主贵族单氏的宫室.在齐国,残酷的压榨使得奴隶无法生存(民三其力,二人于公,而衣食其一).奴隶们不断

  • new【国学论文】   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笺证(四)(一) 2024-07-01

    注释 [1]《宋本陶渊明诗》,附录,《续古逸丛书之三十四》,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宋绍熙曾集刻本《陶渊明诗》《陶渊明杂文》,1928年;《续古逸丛书》集部,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缩印,2001年,第117-119页。 [2]参阅邓小军:《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

  • new【国学论文】   孤松独立玉山崩——嵇康遇害的社会学思考(一) 2024-07-01

    摘 要:嵇康遇害,广陵绝响,“竹林七贤”集团的解体,这一切都和社会系统间的沟通问题有关。本文尝试以社会学沟通理论为视角,结合嵇康“名士”的身份、“直道”而行的性格特征、双重思想认识结构等,对其死因作综合而深刻的探讨,肯定其超越个人意义之上的社会价值。

  • new【国学论文】   从奥尔森学说看孔孟消极革命观的积极意义(一) 2024-07-01

    摘要:孔孟的消极革命观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在奥尔森对集体行动的逻辑分析中得到了最新的证明,但孔孟消极革命观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关键词:孔子;孟子;奥尔森;消极革命;积极意义 在动不动就要去进行一场暴力革命的革命万能论彻底破产之后,目前国内外的不少学

  • new【国学论文】   孔子名字新解——读钱穆《孔子传》札记一则(一) 2024-07-01

    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钱穆语)、儒学开山祖师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得名的原因,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1]。也就是说,孔子之所以名丘、字仲尼,是因为“生而首

  • new【国学论文】   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一) 2024-07-01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

  • new【国学论文】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上)(一) 2024-07-01

    内容提要:本文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徐复观先生的政治思想,并参照现代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对徐先生的儒家政治观进行了勾稽和评价。徐先生早年投身军旅乃至参与枢机的经历,使他对于通过最高统治者所体现的现代中国政治的专制本质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和非常强烈的厌恨。由此

  • new【国学论文】   自然何以具有价值?——在儒家语境中的解释(一) 2024-07-01

    本文标题已经表明我们的讨论是基于这样一个预设的:自然是具有价值的。在这个大家都充分意识到环境危机、生态危机之严重性的时代状况里,这个预设显然是不应该受到质疑的。于是,我们的问题就是:自然为什么是具有价值的?或曰:自然何以具有价值? 显然,我们的讨论首

  • new【国学论文】   湖州藏书与著述的互动研究(一) 2024-07-01

    摘要:湖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和典籍聚散中心,不仅藏书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著述繁富。本文立足于藏书,对湖州丰盛的藏书与繁荣的著述之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这种互动关系对内表现为:学者因著述的需要而藏书;藏书家因藏书而成为学者。对外则表现为:藏书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