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一)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正面影响:社会政治变革推进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社会经济变革促进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也有消极影响:大学生内化主导文化出现障碍;政治价值取向具有功利性;政治责任意识淡漠,诚信观念淡化和政治心理发展不平衡等。
  【关键词】社会变革;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2006年7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作出论断:目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围绕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各项改革在不失时机地向前推进。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却在加大,改革在各领域有序展开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取向以及他们的政治行为方式。由此可见,要使大学生们能够接受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以实现其政治社会化顺利进行,必须关注中国社会改革的大背景。
  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内涵必须有科学的认识。
  一、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定涵义及特点。
  1.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定涵义。
  变革是对事物的改变和革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就出现了非常深刻的社会变革,表现出来的是一场维护新制度的革命,但仍然处于农业社会、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真正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变革则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场变革使我国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变,意识形态乃至政治体制等等,也都处在这种转变之中。
  从哲学的角度讲,变革就是对旧事物的辨证否定和扬弃。邓小平曾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我们说的社会变革是社会的改革,而不是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当代中国的这种社会变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它来自于社会内在的和外在的矛盾运动,来自于社会普遍而强烈的变革要求,自觉地对社会的某些部分或环节所做的改善,它是依靠现存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目标在于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即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人们生活的现代化和人们观念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一个不断把外来文明的积极成果为我所用的过程,因此,社会变革是个全面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变革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体制的变革,也包括思想层面的变革。
  2.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点。
  第一,社会经济变革,引起了物质利益的重新分配。
  “江泽民同志强调,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社会经济变革对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使得社会财富的占有形式在总体上形成了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这样的所有制结构,引起了物质利益的重新分配,这也是当代我国社会变革的突出特点。物质利益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人们为之努力工作,追求卓越的强烈的内驱力,它体现在人们对物的占有形式、程度、范围、多寡等多方面,是社会要素系统的内在结构的调整。
  社会经济变革必然引发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社会关系是一种看不见的“网”,它不像物质利益那样是以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而,恰恰是社会的本质属性所在。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社会关系,换言之,有怎样的社会关系,便会产生怎样的人。市场经济它体现并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独立、平等、自由的生产与交换关系,因为市场经济必然伴随自由竞争,而竞争需要个人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他们政治人格的内涵应该体现着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即独立性、公平竞争观念、自由意识等,因而,社会经济变革引发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成为大学生政治人格形成的主要前提。
  第二,社会政治变革,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政治变革是相对于社会经济变革而言,政治变革是以经济变革为先导的。因为社会政治变革是由社会经济和利益的变化和发展而演绎开来的,社会经济变革引起利益关系、利益结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促进了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利益要求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变革,涉及到诸如法令法律的修改、政治组织和制度的改革、行政制度的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改革,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的相互协调,以及认识制度的改革、选举制度的改革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也涉及到人们政治行为模式和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等。在今天的中国,政治民主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与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逐步提高,政治参与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关心国家政策,请愿示威、与政府要员对话、积极参加选举活动等。
  当代大学生从他们出生后,就无可选择地被置于社会变革之中,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社会政治变革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个性的发展水平与趋向。
  第三,社会主体观念形态的更新。
  观念意识是一种客观实在,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起支配作用的一种精神动力。这种观念意识产生于现实社会,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同时,它又是指导和激励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参与某种实践的重要思想根据。社会变革使得社会主体的观念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无论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生命进程中的高峰期,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反对保守,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他们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在改革中呈现多元化和实用化趋势。”
  二、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着重大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第一,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推进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与改革,推进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政治就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全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人都不能摆脱政治的制约,也不能不受政治因素的各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社会政治变革主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而使我国的政治体制向高度民主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中国,“三个代表”集中体现着政治目标的价值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集中实现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传承社会主导政治文化,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人,即拥有一种稳定的政治心理、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形成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政治能力和产生一定的政治行为,从社会人成为政治人。
  社会主义民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政治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内驱力,是大学生政治心理的沉积,主要指大学生对政治事件、政治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感受和好恶倾向。良性的政治情感表现为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集体的热爱。如1999年5月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时,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方式声讨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
  再如大学生对我们党内存在的某些腐败问题深恶痛绝。大学生政治情感的表现比其他公民更为强烈,是政治社会化的产物,政治情感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是政治教育和政治影响的结果,他们的政治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改革的进程,紧紧维系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命运,改革每前进一步,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就前进一步,因此社会政治变革推进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论/文/网LunWenNet/Com]
  第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性质是由他们所处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其发展水平归根到底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不仅政治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而且作为政治制度基础的经济制度、经济关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给社会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使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的经济环境的变化既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外部的物质技术条件,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要求。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必然随之而发展,当今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他们政治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首先,大学生思想解放,富有政治上的开拓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期禁锢中国人思想的桎梏被打破,使大学生们拓宽了视野,他们比以前的大学生思想更为解放,很少受到传统观念或传统思维模式的羁绊,富有开拓精神。例如:
  1997年满怀欣喜欢庆香港回归,洗雪百年耻辱;1998年为数百万军民抗洪救灾的事迹所感动,大学生们纷纷捐款捐物、参与抗洪;1999年为50年国庆兴高采烈,喜迎澳门回归;而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时,大学生们群情激愤、同仇敌忾,有组织的上街游行,强烈谴责这一野蛮行径;2001年大学生欣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2002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大学生感到欢欣鼓舞;2003年大学生同全国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了非典病魔,同时为我国首次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而倍感骄傲和自豪;2004年我国奥运健儿在雅典再创佳绩,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二的历史最佳成绩,大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向奥运健儿学习,为国争光;2006年我国再次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扬了国威,大学生为此感到精神振奋。大学生对国家重大事件的关注充分表明了大学生以国家、民族为本位的政治意识的积极高涨,也体现了国家重大政治事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
  其次,大学生坚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受到世人瞩目,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14%,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地位正不断增强。大学生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和辉煌的业绩中,切身体会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的从胜利走向胜利。1999年对云南高校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7213%的学生认为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719%的学生认为我国应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001年对上海市高校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77%的学生赞成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总体上看大学生们的政治思想走势同社会发展步法比较协调,政治观念上,呈乐观上进的态势。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再次,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增强。我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个人与国家身份关系的旧观念。“改革的实践以生活及其利益者以最简洁、最有力的杠杆,直接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使当代大学生在自由开放、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会审视社会,认识自我,能以个人主体的身份面对生活。个人主体意识觉醒的直接积极结果就是大学生们的自主性空前增强,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涨,要求个人与国家关系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原则,因此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治化要求也空前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