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宿迁剑桥国际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由答案人教版)

2014宿迁剑桥国际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由答案人教版)
学业质量调查测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
3.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是
A.翻车 B.筒车 C.灌钢法 D.水排
4.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会馆的产生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
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官办企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使中国完全走上了富强之路
D.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6.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C.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D.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7.阅读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1920~1936年)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1936年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比重(%)产值比重(%)
官僚资本1.8442.52.2212.01.18
民族资本2.5157.816.3288.012.41
合计4.35100.018.54100.0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不断高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8.据统计,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西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约17万吨,技工1万2千多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迁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 B.西迁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西迁促进了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 D.西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9.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
10.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中国(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2.37kg538.3kg4kg
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
A.没收官僚资本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优先发展重工业D.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1.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这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13.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7席。下列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举措有
①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这说明当时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15.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可见当时《民报》是
A.艺术性报刊 B.娱乐性报刊 C.通俗性报刊 D.政论性报刊
16.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7.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最有可能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18.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和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影和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19.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的最恰当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直接参与了航海活动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扩张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源动力
20.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21.《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22.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经营模式不同 C.科技含量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2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体系
24.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的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25.20世纪30年代,美国曾经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过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并且票数远远落后于罗斯福。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因为
A.美国小学生不相信上帝 B.罗斯福的经济改革
C.老师的政治思想引导 D.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26.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27.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C.扩大社会消费,大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D.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28.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制
C.固定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2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30.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
31.“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3.世贸组织前总干事迈克•穆尔曾经说道:“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不是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只有半个世界。”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发生在
A.1978年 B.1991年 C.2001年 D.2008年
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其中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上海合作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欧洲联盟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5.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对于“全球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现象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
B.经济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文明的共存与融合
二、判断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6.明代一位贩卖古董的人,有一天非常开心,因为收购了一件珐琅彩瓷器。
37.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8.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39.20世纪90年代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把美国领入“新经济”时代,保持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40.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三、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2小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0分,共20分。)
41.(10分)新航路开辟以来,人类开始了“全球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问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然而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图中A路线的开辟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4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2分)


(3)材料二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42.(10分)经济体制(政策)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显著特点?(3分)

(2)材料二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3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调整的认识。(4分)

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
学业质量调查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345678910
ADCBBDCCDC
11121314151617181920
CAAADCBBDA
21222324252627282930
CDDDBDCACB
31323334353637383940
ADCBCBABBA

41.(1)哥伦布。(2分)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破各地割据、分散局面,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分)。
(2)世界贸易组织(WTO) (2分)
(3)不认同;经济全球化是潮流,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改革,发展经济,主动融入全球化。(4分)(如回答认同,且理由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
42.(1)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特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2分)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1分)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局面,战后西欧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分)
(3)变化: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认识:经济体制必须依据国情适时调整;计划和市场可以相结合;经济体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