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2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4高中历史 第9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原因: ______.
2、表现:
1)农业:① _____改进, _______提高,兴修水利; ②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加;③适应 种植发展; ④ ____得到发展。
2)手工业: ______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 直接影响了 时期 制瓷业。
3)商业: ______出现许多大市场,交易活跃;政府铸造 ______,使 ____代替实物交易; ______有长足的发展。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1、背景: ____
2、措施:1) _____,在洛阳 建立 ______,兴办 _____等学校, 教授______
2)恢复汉族 ____;3)采纳汉族_____.
(三)、民族的交流和大融合:
1、表现:1)鲜卑族:内迁的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 _____,贵族成为中原的 的变化促使 _____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汉族: _____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 ___广泛传播汉人从服饰或风度 上深受 ___的影响
2、意义: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
2、课堂识真
1.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李悝改革 C.吴起 改革 D.孝文帝改革
3.(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
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
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C.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8.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 )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
3、课后见功
9.阅读下列材料


汉人胡食画像砖
请回答:
⑴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中哪一现象能体现民族融合?

⑵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民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暮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⑴把北魏均田今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⑵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 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

⑶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


11. 争鸣:
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第10促进民族大人融合)
1、课前导学 略
2、课堂识真
1-8 A D A C B D B A
3、课后见功
答案:
⑴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汉人使用叉子吃肉。
⑵没有。各民族在相互交 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
⑶盖世英雄。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使了政权的封建化。不同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改革应当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者应当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改革者应当勇于与落后的旧势力斗争到底等。
5、拓展空间
答案:
10.⑴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受田;农民、奴婢、官吏均受田;耕牛受田;因轮耕而加倍受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任意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
⑵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今中奴婢、耕牛受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
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得到土地,北魏政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占有权。
11.答(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2)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 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