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一)

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有2.13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被漏统、误统,这使得服务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从原来的31.9%上升到40.7%。不少人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仿佛我国服务业的比重一夜之间实现了新飞跃。

  我们真的应该为此而欢呼吗?其实,专家提醒人们,此次调整只是统一了统计口径,虽然服务业按新口径的统计结果比按旧口径的统计结果增长了近9个百分点,但即便是我们将漏统的那部分服务业增加值计算进来,我国的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距离世界67.7%的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即使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也达到了45%(详见下表)。由此可见,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

  面对40.7%的服务业比重:喜耶?忧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信息化应用市场调查组走访了一系列专家学者及服务机构,专家疾呼:必须强化发展服务业的忧患意识!必须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社会资源集约配置的杠杆

  上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预言,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将进入信息社会。他同时指出,农业社会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工业社会的经济形态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工业经济,而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将是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已经证明了托夫勒预言的正确性。

  从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农业社会消耗的是地表资源,是吃地球利息;工业社会消耗的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是在吃老本,使能源、资源处于耗竭的危险境地。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据专家预测,现在探明的煤炭储量,能够让人类经济列车再运行150年,但前提是消耗能源的速度不再加快;而近几年全球石油价格的一路飙升,则显示了人类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消耗的恐慌。但是,社会前进的步伐不会减缓,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能降低。否则,将出现更多的社会问题。那么,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关系?专家认为,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生产之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而要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就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信息社会中,在物品位移之前,只有先经过充分的信息交换,才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信息交换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就是用软性投入替代工业经济模式中能源、资源等硬性消耗,这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