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理想人居“天地、人、神的和谐”(一)

理想人居“天地、人、神的和谐”

俞孔坚

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问候您!近年来,居住在大城市的人都会明显地意识到,我们的城市进入到了大规模的拆建重整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去城市里溜一溜,会发现很多大的景观并不为我们所满意,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不舒服呢,我们说不清,但是专家可以说清楚。今天我就给大家请到一位年轻的景观设计大师,他就是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好,有请俞教授上场。

俞孔坚:您好。

主持人:您好,请坐,您的大手非常有力。

俞孔坚:谢谢。

主持人:好,听说您是一个苦孩子出身,苦大仇深。

俞孔坚:没什么仇,是比较苦。

主持人:那怎么网上有好多的谣传,说您是一个苦孩子。

俞孔坚:那是人家的炒作吧。

主持人:那实际上,您是一个幸福的孩子,童年的时候非常幸福?

俞孔坚:也不是幸福,是比较苦。

主持人:怎么个苦法?

俞孔坚:怎么说呢,主要是想上学不能上学。

主持人:为什么呢?没有钱?

俞孔坚:家庭出身不好。

主持人:那时候还没有摘帽。

俞孔坚:没有摘帽,但是我确实在这段时间,从小学到高中我的读书是非常好,但是一直被拒绝在校门之外,所以我一有这个学习机会,当时邓小平一开放以后,摘掉了地富反坏的帽子,我当时是感觉到这个机会来了,所以说学习特别用功。

主持人:那还是因为小平同志把帽子给您摘掉以后,您才上的林业大学。

俞孔坚:对,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上林业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俞孔坚:学的是园林,或者叫风景园林。

主持人: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头脑当中有一种现在的您这种景观的理念了吗?

俞孔坚:应该说这个理念从我儿童时候就有。

主持人:还是说自己是天才。

俞孔坚:这就是我想讲的,人和土地的关系,不光是我小时候就有,应该是我们几千万年前的祖先就有。这就是我今天可能会要谈到的。

主持人:怎么我就没有呢?

俞孔坚:应该有。

主持人:我顶多是欣赏欣赏盆景。

俞孔坚:不是,我一会儿会给你做一个实验,就发现你也有这样的,任何人都会有这种。

主持人:我等待着您发掘我的天才。从林业大学毕业应该是1984年。

俞孔坚:对。

主持人:1984年毕业之后怎么办了呢?

俞孔坚:1984年毕业之后就考研究生了。

主持人:还是林业大学,学的还是…

俞孔坚:还是园林,园林设计。

主持人:1984年到1987年,1987年毕业了怎么办?

俞孔坚:1987年毕业就留校。

主持人:十分简单的生活,还是在林业大学。

俞孔坚:留校任教,没错。当时好多同学都出国去了,我是想还是先认认真真做一点学问吧。

主持人:我在报纸上第一次看到你的名字的时候,发现他们称你是“哈佛俊杰”,什么时候去哈佛了?

俞孔坚:我去哈佛是1992年去的。

主持人:1992年,这是非常晚的出国,一般来说,赶上出国大潮比较合理的是1987年左右。

俞孔坚:对,没错,所以我那时刚毕业时,是好多同学出国的时候,我们班里一大帮人都到美国去了,所以,我是我们班里出国基本上算是最晚的,但是我回国是最早的。

主持人:是这样,那是不是你去了美国以后,到哈佛经过哈佛教授一训练了之后,你的反应就变快了,人家比你早五年就走了,你还没有反应过来。

俞孔坚:应该说我在国内呆的时候长了,所以对这块土地应该是更有一种寄托,更有一种牵挂。

主持人:还有一种说法,说您在哈佛的时候口出狂言,说你是哈佛举灯泡的人,人家都是举火把,自由女神是举火把,你举灯泡。

俞孔坚:这是流传在哈佛校园里头的,网上流传的一句话。

主持人:怎么回事?我想听听。

俞孔坚:那就是哈佛的学生都比较自信,他们希望举着灯泡,让整个世界都围着他们转。

主持人:举一个灯泡就可以让世界围着自己转了吗?

俞孔坚:这就是说他愿意让世界改变,改变整个世界。所以这是整个哈佛校园学生之间流传的一种自信。

主持人:从1997年回来以后,我发现您就接了大量大量的,全国各地的各种景观设计工程,能不能粗略地告诉我,大概这些工程的数字一共有多少?

俞孔坚: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有近六、七十项吧。

主持人:六、七十项,内地大城市的景观设计。这样就可以说您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人,是一个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