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价医药费”引发的思考(一)

【摘要】近年来,关于医患纠纷的新闻频繁的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医生的职业道德受到的百姓的质疑。做为今后医学的接班人,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从医者必备的,本论文试从三方面陈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医学类研究生 职业道德 教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始频繁的关注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操守问题。医患关系s问题被生生的放在老百姓的饭桌上被谈起、说起。2005年12月4日的《焦点访谈》把医患关系问题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550万医疗费患者家属披露天价医药费账单”。 这是一项“中国之最”:一位老人在医院住院66天,住院费用139.7万元,平均每天2万多元。而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题目就让人觉得震撼,什么病在国内居然花了550万人民币,患者到底遇到了什么?
  认真的看完不过二十分钟的报道,做为一个从事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我来说,怎么也坐不住了,我开始反思着自己的工作。我们学校是国家211重点工程的大学,是湖南省医学卫生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我从事的更是其中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做为今后中国医学高层次人才的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从医者必备的。现在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医学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何去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科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科技蕴藏着为人类造福的无穷潜力。但是,稍一不慎,不仅会破坏伦理道德,破坏生命的自然发生发展规律而且可能会对社会及人类产生严重后果。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研的有生力量,他们毕业后将是医学科研及新技术开发利用的主力军,所以加强对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他们的伦理观念,要使每一位研究生都懂得医学科学研究的根本价值、作用及对社会的责任,把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学职业道德课,而且许多研究生上研之前没有得到系统的从医职业道德教育,由此决定了强化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俗话说:“医者心,父母心”。做医生的,看待自己的病人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般,要充满仁爱之心,无私的为病人服务,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如何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而又不违背职业道德,这是摆在每一个医学生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本人就此问题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 注重培养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职业道德的基础是道德。从字义上讲,“道”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而“德”则偏向于人的主观方面,主要指人内心的精神思想的规范要求。[1]首先应该加强学生思想健康教育,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正如我们的医学生誓言当中所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这其实就是,行医者职业道德的核心体现,学生只有知道、了解了,才能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对人的生命健康负责,对病人家属负责,对全社会负责,这就是我们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点。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有责任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医生手上掌握的就是病人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他是弥足珍贵的。把病人的健康和安危放在第一位,这是作为医生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