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身正,有爱,有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一)

“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谐二字在当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人际关系等等,整个社会都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教育也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研究。
  
  首先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是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使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 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亦成为整个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必须要与学生形成良好和谐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要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自身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塑造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试想一个教师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不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日复一日的陈词滥调;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没有自我的突破和创新, 那么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肯定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了无兴趣, 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塑造学生就无从谈起。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 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处处从严要求自己, 学生对教师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也会从严要求自己。“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这样才能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因材施教,遇事要有耐心,诲人不倦。
  
  面对校园里个性丰富的学生,教师要有爱心的去面对。米哈伊尔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应当在学生身上看到人是“可教育的”,教育就是形成“可爱教育的能力”。
  
  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更加需要严格要求,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力,这种能力以至于将来走上社会都能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问题”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防止他们自暴自弃。有一年做班主任,班上有个学生,在父母离异后,成绩一落千丈,整天萎靡不振,孤立于集体,对学科学习也相当抵触。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决定找他谈心,开始晓之以理,和他谈谈道理;因他在父母离异后和爷爷奶奶过,很孝顺,我又动之以情,看到他面部表情有所放松,我就很亲切地列举他的长处,鼓励他重新振作,报答祖辈的养育之恩。通过大半个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明显进步,还被同学们选为劳动委员,融入了集体,对任课教师的态度也大为改观。试想,如果当时不采取持久耐心的教育,而只是一味地强调说教的话,那么结局可能没现在这么喜人,师生关系也不会如此融洽。
  
  班上自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信,怯懦的学生要给予他们勇敢的力量,爱钻牛角尖的学生要给予疏导,偏激的学生要及时开导,不爱开口的学生要鼓励多发言……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象太多, 而且这些现象将永远存在下去。因此,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学生努力发展自己,使他在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