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

当二十世纪临近尾声之时,经历长期政治动乱的中国终于恢复了元气,开始重新扮演她自记忆以来一直扮演的角色。"述往事,思来者"。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这个古老的民族以其生命的痛苦为代价获得新生的悲壮的史诗。这场持续至今的革命实质是中华帝国自前二二一年问世之后发生的第三次也是最大一次改版-----其三版宋元明清帝国作为一种高雅而孱弱的实验国家(类似柏拉图笔下由哲学家领导的"理想国")在西方帝国主义扩张的压力下迅速崩解;不屈不挠的中国民族以普遍野蛮化为代价重建适应西方国家关系体系的现代中华帝国-----这一新版的大样在正在进行的邓小平革命中已经最后成形。在中国历史的这一阶段,领导宋元明清帝国长达千年的优雅的知识贵族因其无能被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交出统治中国的印信-----白话运动就是一个信号-----并在此后遭到历史的放逐;绚烂的中国文明亦随其载体的失位破坏殆尽(配合中华民族野蛮其体魄的需要)。在残酷的内战中崛起娴于权力斗争的新一代王者-----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他们缔造了适应群雄逐鹿之"大战国时代"的第四版中华帝国-----人民中国。
第三中华帝国至其末期文极而敝,与生机勃勃的资本主义列强相比如同一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老人。"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人者出,为了恢复古代中国的光荣领导族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千百万热血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终于旋转了乾坤。"泰山如砺,黄河如带",在大一统国家新生之日,我们不能忘记为了民族的复兴鞠躬尽瘁的五位伟大的中国人。
孙先生是再世的耶稣基督。当华族困顿不堪之际,这位伟大的医生挺身救治一个在当时世人的眼里无药可医的民族,为此耗尽了毕生的精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正是其平生写照。
在历史的最危急的时刻,蒋先生以其钢铁般的意志领导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终于赢得胜利-----正是八年抗战扭转了华族百年颓运。临终之际,这位失败的英雄仍然念念不忘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国民族。
起身布衣,奄有天下,毛先生辉煌的一生就是一曲贝多芬的"英雄"。当其战友沉缅于富强之梦的时候,这位旷代天才挥动手中的权杖,唤醒了华族心灵深处沉睡的伟大的理想,八亿人民为之如醉如痴。他给族人造成巨大的痛苦,而其族人仍然尊之为神。
为了"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周先生投身革命、建军开国,终于在生前以其高度的智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没有这位融黄老之"柔弱"与墨者之"无我"于一身的奇人,幼稚的大一统国家也许会因一位天才的即兴创作毁于一旦。
从政治迫害的痛苦中邓先生领悟出高贵的宽容,由此化解了中国革命带来的深重的戾气。因其豁达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中国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商鞅变法以来最为成功的改革。
伟大的英雄以其多采的人生见证了华族生生不息的原始生命,正是这原始生命将激励中国人民在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创建更加辉煌的业绩。
近五百年的历史是基督教民族和基督教文明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现在已经到了退潮的时候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渡尽劫波的中国文明必如不死鸟浴火重生。文明开化四千余年的华族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最为元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当前面临的困境早在中国民族之幼年时期即以其独特的形式发生。两千八百年前的幽厉时代,周文明的"上帝"就随着中国民族心智之发育被迫"退隐",由此引发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之际五百余年的政治动乱。在历史的阵痛中,与原始的天帝崇拜相适应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而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终于在战国时代呱呱问世。信仰危机孕育了历史上最早的哲学繁荣-----诸子纷纷起而创说,不懈地探索可以折服日益成长的"理性"的天道性理;而直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这场掀翻天地的伟大的宗教革命才尘埃底定。此前的中国是"刑名之士"和权谋家的舞台;他们以世人为利欲"原子"设计优良的制度和政策,使华族在自然法则之机括中愈陷愈深。而当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终于大彻大悟之后,她就开始在历史文化精神的引领下学习超脱主宰为其订立的法则,从而长盛不衰达两千年之久。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必将从华族宝贵的历史经验中获得无尽的教益,而处于"失忆"状态中的中国似乎尚未意识到她对人类的责任。七十年前,当胡适之发起"整理国故"运动的时候,古典中国学术文化可悲地沦为解剖台上的一具木乃依-----以"发扬国粹"为倡的所谓"国学"说穿了不过是运用西洋学术的解剖刀野蛮分解中国文明的外科手术-----真可谓焚琴煮鹤、糟蹋斯文。当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之时,有着悠久的历史又融汇了印、西两大文化的中国文明负有特殊的使命。近代西洋文明已经病入膏肓而二十世纪欧美最优秀的哲学头脑却不负责任地忙于疗治"哲学的脓肿"-----如果西洋文明在共产主义运动破产之后无法寻到针砭其弊的新的"反对派",迷茫的人类可能会莫明其妙地重蹈七千万年前恐龙之覆辙。
作为近代世界之统治意识形态的启蒙思想可能在下个世纪遭到根本性的动摇-----眼下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江河流日夜,代谢成古今",没有惊心动魄的革命就不会有一部思想的历史。诞生于十八世纪之启蒙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基督教在"理性时代"之世俗形态。作为文明的历史上最为高级的原始宗教,基督教有其十分独特的宗教性相-----号称"神言"的《圣经》即以全知全能之"上帝"的视角说书,具有使进入其情境之听从混一神我的魔幻效果。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就是《圣经》由拉丁文译为各民族语言而人们无需通过教会即可直接与经典交流。为天主教会拘囚千年之蛮族灵魂终于在日益成熟的"理性"的帮助下挣脱了枷锁,进入《圣经》情境以神自居,浑然忘其本身-----还从来没有一个文化系统将"人"之动物本能奉为神明。西洋三大哲学民族之中,英国人以眼睛和下腹部思想,法国人以胸臆思想,德国人以大脑思想。哲学创作之冲动乃蛮人征服世界之冲动的升华-----只有无法忍受天主教会繁文缛节的半开化民族才能哺育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思想。黑格尔无非是精神宇宙之拿破仑第一,所以他对"马背上的世界精神"推崇备至。英法启蒙思想家很有些精致的意思,勉强称为"哲学思想"----我们将洛克、卢梭之流尊为"思想家",同样可以将原始丛林中狼奔豕突之野兽尊为"实践家"-----如果不是因为人类六根未净,这样庸俗而浅薄的"思想"如何能够颠倒众生长达两百余年之久。拜此辈之赐,"人"作为个体得到"自由"而作为全体则逐渐失去了"自由"。何时启蒙思想家被公认为祸害天下之洪水猛兽,人类就长大了,开始学会自我控制。启蒙思想,民族国家意识、自由民主制度三位一体之近代西方政治文化号称"终结了历史",究其实可能只是原始宗教、部落意识、部落民主制三位一体之早期蛮族文化在"理性时代"之修订版。这一文化形态仍然葆有人类童年期文化所特有的淳朴而幼稚的特征,因此必然随着理性之发育而发生严重的危机,一如晚期的希腊、罗马文化-----按照维柯《新科学》的看法,西方文化在西罗马帝国覆亡之后重新开始一次轮回,这一轮回在某种程度上重复了第一次轮回的轨辙。与高度成熟的中国文明相比,近代西洋文明尚处于理性发育的幼稚阶段。以社会譬之航船,古代中国以其最优秀的人才掌握航舵,所以船虽不快却始终没有迷失方向;而近代社会则培训其高才如何添煤加油-----船行得飞快而任由"上帝之手"为之操舵。近代西洋文明似乎尚未成熟到产生主宰心和自制力之阶段。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意义之网"一定存在着极大的破绽,否则不可能出现所谓"生存危机"的问题。应以老成的中国文明为基准重新认真地考察近代文明的历史发展,为之定位,从而为未来的人类编织一张与真实境况相符的全新的"意义之网"。从事比较文明研究的汤因比博士最终将世界之未来寄望于中国文明,希望曾经沧海的华族在经历革命的痛苦之后仍能以天下一家的胸怀救治人类方殷之危机。
而中国尚未为其应当扮演的角色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统治第三中华帝国长达千年的知识贵族自从失位之后就象帕斯卡所说的"被废黜的君王",在良辰美景的回忆和时乖命蹇的现实之间无法获得心理的平衡。"士"在古代中国代表了历史文化精神之自我意识,自觉地为其"上帝"布道,以人文化成天下-----没有这支贵族则华族必然失去全部的记忆及其高雅的气质。职是之故,他们被赋予"四民之首"的崇高地位。从宗教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是某种终极形态之贵族化宗教,所以迥异于所有传统的宗教形态。只有当"失忆"的知识贵族重新开始履行其神圣的义务,华族才能再次发生自我意识,从而恢复古代中国的伟大。经历百年革命之后,斯文沦丧-----规划人民之文化教养此其时也。中国民族乃一血气既衰之老大民族,苟失理想,必然深溺贪吝之习而不能自拔。教化之功能即在使其心中之历史文化精神由无意识达于意识,从而焕发青春。中小学教育乃实施教化之一大关节。或可因势利导,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金庸武侠小说以及明清"四大奇书"取代现有的国文教材,泛读为主,培养年轻一代的古典文化修养以及理想主义精神。晚清学者曾就小说与群治发表过精辟的意见,可惜从未落实,也许我们可以用文学作品的英雄形象取代雷锋以激发人民的文化道德理想。只有当中国民族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之时的精神状态,才有可能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开辟全新的道路。国家领导人就更应当努力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当前我国国势蒸蒸日上,一如《大易》乾卦。"群龙无首吉"-----领导人若能牢记"不敢为天下先",时时存着恬退谦让的心意,中国一定很有福气。有志化解近五百年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带来的深重的戾气,就应当努力做到"为国以礼",以示范的作用在东亚确立全新的以"礼"为核心的国家关系体系。"礼"表示一种"人"际关系-----当人清醒地意识人之为"人"之时,自然而然与他人发生"礼"的关系。明"礼"之人富于高贵的同情,总因自身之利益同情他人之利益,因其文化自尊同情他人之文化背景-----只有高贵的同情才能使人类超脱"丛林法则",从而避免走向自我毁灭。经历长期动乱,中国政治家深染权争之习,往往习惯于将对手视为政治角逐游戏中的目标对象,以为"匪"、"贼""走狗"、"黑手"、"反动派"、"法西斯"、"帝国主义者"等等。其实敌人也是"人",明智的领导人永远不会以羞辱其同类的方式羞辱自身-----读一读《左传》真让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无地自容。明"礼"仅为一个有涵养的政治家的起码要求。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直以天下之人无论华夷皆为自己的子女,正是"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成就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华族人口居世界五分之一,人类的问题亦即中国的问题-----永远都不能忘记"家国"之上还有"天下"。只有一个胸怀世界的民族才有资格为面临困境的人类导航。《老子》、《左传》、《论语》三书皆涵极为深刻的政治学原理,应当以为国家领导人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