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目数据的质量控制(一)

〔摘要〕加强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工作手段自动化、馆藏文献信息数字化、读者服务网络化、最终实现编目资源共享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书目数据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书目数据质量控制图书馆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据库建设成绩斐然。其数量逐年增加,已达到相当规模。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普遍重视数量的增长,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多销图书,不管是否具备条件,每个书商似乎都能提供免费编目数据。图书编目数据市场购买和下载混乱现象严重:有的来自在版编目;有的来自权威联机编目中心,由具有专业知识的编目人员制作;有的来自书商,书商聘请临时数据加工员,这些临时数据加工员不具备专业和系统的编目知识,对编目规则也不了解,人员流动性大,他们制作的数据可想而知。这样各种编目外部数据源的制作和来源都不一致,数据著录规范和标准也不统一,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荞不齐。这造成了每种外部数据源之间质量相差很大,编目数据的质量和标准化令人堪忧。编目数据的泛滥,无形中给图书馆书目数据质量控制带来了后患。
二、书目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1、书目数据质量控制是有效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
2、书目数据质量控制是实现快速准确检索的必要条件
3、书目数据质量控制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和有力支撑
三、书目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
1、著录原则是否统一,著录信息是否准确齐全。
文献的著录是根据著录规则对文献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描述,书目数据的著录应该客观、准确、一致的反映文献的信息。在著录中,要注意著录项目及各著录单元是否齐全,著录项目选取的信息源是否正确,录入的文字是否规范,对以多卷或丛编形式出版的文献要注意是采取集中著录还是分散著录,还应注意著录模块的各种对应关系。
2、编目格式的标准化。
目前编制书目数据采用的机读目录格式为MARC格式,中文书目记录采用CNMARC,西文则采用USMARC。在编制书目记录的过程中要依据不同的文种采用相应的机读目录格式,以详编级加以编制。
3、文献标引的准确性、一致性。
文献标引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人工语言的过程。文献标引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书目数据的质量,影响检索功能的发挥和检索效率的提高。标引准确性和一致性是衡量标引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文献标引包括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部分。分类标引是依据分类法揭示文献内容特征的学科系统。文献分类工作要求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和一致性;主题标引是依据一定的主题词表通过分析文献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去揭示其内容特征的研究对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学科的不断涌现,多主题、内容交叉的文献信息日益增多,对主题的全面标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加强书目数据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
首先是确定从事影响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备的能力,掌握现有人员的水平和层次,了解编目工作当一前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其次是有计划或适时提供教育和培训以满足上述要求,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最后是要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能够鼓励良好的质量行为和习惯,对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以批评、纠正,防止扩散。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培训和意识态度培训,还有质量管理知识教育。质量活动离不开全体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应创造条件鼓励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发展,结合质量要求和人员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