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站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及对策(一)

0 前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种类型的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不断涌现,锅炉结构及运行更加趋于复杂,不可避免地导致并联各管内的流量与吸热量发生差异。当工作在恶劣条件下的承压受热部件的工作条件与设计工况偏离时,就容易造成锅炉爆管。

事实上,当爆管发生时常采用所谓快速维修的方法,如喷涂或衬垫焊接来修复,一段时间后又再爆管。爆管在同一根管子、同一种材料或锅炉的同一区域的相同断面上反复发生,这一现象说明锅炉爆管的根本问题还未被解决。因此,了解过热器爆管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搞清管子失效的机理,并提出预防措施,减少过热器爆管的发生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1 过热器爆管的直接原因

造成过热器、再热器爆管的直接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设计因素

1.热力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

热力计算不准的焦点在于炉膛的传热计算,即如何从理论计算上较合理的确定炉膛出口烟温和屏式过热器的传热系数缺乏经验,致使过热器受热面的面积布置不够恰当,造成一、二次汽温偏离设计值或受热面超温。

2.设计时选用系数不合理

如华能上安电厂由B&W公司设计、制造的“W”型锅炉,选用了不合理的受热面系数,使炉膛出口烟温实测值比设计值高80~100℃;又如富拉尔基发电总厂2号炉(HG-670/140-6型)选用的锅炉高宽比不合理,使炉膛出口实测烟温高于设计值160℃。

3.炉膛选型不当

我国大容量锅炉的早期产品,除计算方法上存在问题外,缺乏根据燃料特性选择炉膛尺寸的可靠依据,使设计出的炉膛不能适应煤种多变的运行条件。

炉膛结构不合理,导致过热器超温爆管。炉膛高度偏高,引起汽温偏低。相反,炉膛高度偏低则引起超温。

4.过热器系统结构设计及受热面布置不合理

调研结果表明,对于大容量电站锅炉,过热器结构设计及受热面布置不合理,是导致一、二次汽温偏离设计值或受热面超温爆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热器系统结构设计及受热面布置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热器管组的进出口集箱的引入、引出方式布置不当,使蒸汽在集箱中流动时静压变化过大而造成较大的流量偏差。
(2)对于蒸汽由径向引入进口集箱的并联管组,因进口集箱与引入管的三通处形成局部涡流,使得该涡流区附近管组的流量较小,从而引起较大的流量偏差。引进美国CE公司技术设计的配300MW和600MW机组的控制循环锅炉屏再与末再之间不设中间混合集箱,屏再的各种偏差被带到末级去,导致末级再热器产生过大的热偏差。如宝钢自备电厂、华能福州和大连电厂配350MW机组锅炉,石横电厂配300MW机组锅炉以及平坪电厂配600MW机组锅炉再热器超温均与此有关。
(3)因同屏(片)并联各管的结构(如管长、内径、弯头数)差异,引起各管的阻力系数相差较大,造成较大的同屏(片)流量偏差、结构偏差和热偏差,如陡河电厂日立850t/h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就是如此。
(4)过热器或再热器的前后级之间没有布置中间混合联箱而直接连接,或者未进行左右交叉,这样使得前后级的热偏差相互叠加。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上述结构设计和布置的不合理性往往是几种方式同时存在,这样加剧了受热面超温爆管的发生。

5.壁温计算方法不完善,导致材质选用不当

从原理上讲,在对过热器和再热器受热面作壁温校核时,应保证偏差管在最危险点的壁温也不超过所用材质的许用温度。而在实际设计中,由于对各种偏差的综合影响往往未能充分计及,导致校核点计算壁温比实际运行低,或者校核点的选择不合理,这样选用的材质就可能难以满足实际运行的要求,或高等级钢材未能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