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鸡育雏成活率的技术要点(一)

育雏是指1―42天内雏鸡的饲养和管理,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等指标,育雏成活率的高低又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前提,所以育雏是蛋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现就如何提高鸡育雏成活率,介绍如下:
一、育雏前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选出技术精、责任心强的职工作为育雏人员,保证人员的质和量,做好思想工作,使之做好精神上、物质上、技术上的准备。
2订雏订购雏鸡时,应选择信誉好的孵化场,订雏的数量应稍多于产蛋初期笼中所容纳的总量。
3选舍与消毒选通风、安静、干燥、保暖的地方做鸡舍。在进鸡前一周,将鸡舍清扫干净,设备冲洗完后,进行彻底的消毒、熏蒸。方法是: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0毫升,高锰酸钾20克的比例混合(注意一定要先放高锰酸钾,后放福尔马林),使其产生大量烟雾,然后迅速关闭门窗,经过24小时后开窗将烟雾放完后关闭门窗5―7天,进雏前一天,将育雏舍预热到34度左右,相对温度69―70%,备好饲料,药品,疫苗。
4饲料的准备按雏鸡的营养需要配合好易消化、营养平衡的饲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5选雏雏鸡宜选羽毛整洁,眼睛有神,叫声洪亮,较活泼,摸腹部,柔软有弹性,脐带收的好,握在手中挣扎有力的健康雏鸡。
6运雏在运输前,有条件的最好先给雏鸡饮5%的糖水,并按比例加红霉素等抗生素以减少运输引起的应激反应。运输雏鸡要用专用的运雏箱。如装100只雏鸡应用规格为45×60×18(厘米)的硬纸箱,纸箱四周和顶盖打一些直径为1.5~2厘米的透气孔。夏天装雏密度要小些,并要携带防雨苫布;冬季要准备防寒棉被和毛毯。本着迅速,安全,清洁卫生的原则,运输途中要勤检查,防止闷热,受压,受冻,受风和日光直射造成伤亡或继发疾病。
7接雏雏鸡运到后,将雏鸡按已计算好的数量放到每层笼中,小鸡一般放在最上面的几层中,因为上层温度较高和便于管理,放好小鸡后,要尽快给水,水要用温水,并加入5―8%的糖水或葡糖糖水。等2―3小时后再给料。料可撒在浅盘或纸上。
8调整采食面在笼内饲喂一周后,可逐渐改用笼外的料槽,水槽饲喂,这样可增加采食面积,有利于鸡只均匀发育。
9观察鸡群饲养员除了喂水添料外,还要勤观察鸡的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光照、雏鸡分布情况、粪便情况、温度、适度、死亡率、通风、饲料及饮水情况,同时还需做好通风保温等工作。
二、温度与湿度
温度是决定雏鸡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应适宜,平稳。第一周温度在32―35度,以后每周下降2―3度,一直降到20―22度或与室温相同,育雏室的温度适宜否可根据雏鸡的表现而定,温度低时:羽毛蓬乱,懒动,挤堆,喂饲料时不敢外出吃食。温度高时:展翅,张口喘气,不爱吃食,抢水喝。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分布均匀,食欲良好,粪便正常,休息安宁。
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前提下,注意通风换气,在育雏前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以后50―60%即可。
三、密度
合理的密度可以给鸡只提供均等的喝水、吃料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均匀度,还可预防雏鸡啄肛、啄羽等恶癖的发生。密度过稀,房舍利用度低,造成浪费现象。合理的密度为1―2周龄,笼养每平米60只,3―4周龄,每平米40―30只,5―6周龄,每平米30―20只左右。
四、光照
雏鸡视力较差,为了便于吃料、饮水,控制其体重,应给予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如果白天光照时间达到要求,晚上则不必开灯补光。若遇阴雨天,则白天也需开灯,雏鸡第一周的光照时间为1―2天为24小时,3―7天为20小时,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5瓦,第二周光照时间为15小时,强度为3瓦,第三周至第六周光照时间为8小时,强度为1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