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论民主――20世纪40年代中共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一)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作为全党今后务必努力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说明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将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本文梳理了抗战胜利前夕共产党人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① 旨在阐述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政治追求。

【摘 要 题】中共党史研究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民主

【正 文】
    一、民主之必要
关于实行民主之必要性,可以概括如下:一是民主是国民革命的目的。周恩来同志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周年大会演说词中说,“国民革命的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我们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对外独立,对内民主。可是孙先生已经逝世19年了,这个目的,还没达到。”② 可见,周恩来同志认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是国民革命的目的,而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前提是对外独立,对内民主。由此我们可以概括说,周恩来同志认为国民革命的目的就是对外独立,对内民主。二是民主是中华民国的内在要求。“民国本是应该实行民主的,但国民党执政已经18年了,至今还没有实行民主。这不能不说是国家最大的损失。”③ 周恩来同志还引用孙中山先生来说明民国必须是实行民主的国家,否则难符民国之实。“现在中国虽称民国,要名符其实,必要这个国家真是以人民为主,要人民都能够讲话的,确是有发言权。这个情形才是真民国。如果不然,就是假民国。”④ 可见,现在共产党人认为“人民民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题中应有之义”、“政治文明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此政见是一脉相承的。三是民主是宪政的先决条件。周恩来同志在同一演讲中说,“我们认为欲实行宪政,必须先实行宪政的先决条件。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⑤ 由此可知,周恩来同志将民主自由视为实行宪政的先决条件。四是民主是国家力量的源泉。“我党毛泽东同志老早就说过:‘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这个道理,现在全国人民都了解,所以各地人民的宪政运动,都一致嚷出:要实行宪政,就要先给人民以民主自由;有了民主自由,抗战的力量就会源源不绝地从人民中间涌现出来,那反攻的准备,才能真正进行。”⑥ 在这里我们可以得知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将民主看成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源泉,一个国家有力量的表现。

    二、民主之真义

民主之真义是什么?当时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一是民主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制度。“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⑦ 然终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是有民主思想的成分的。但中国曾有民主思想和中国曾实行民主政治完全是两回事。”⑧ 二是专制政治的温和表现不是民主。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可以说也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中国政治,但它并不能在根本上改变专制政治,而只是使专制政治的表现温和一点而已。“所以过去的专制政治下,有仁政也有暴政,暴政固然不合民主精神,但仁政也绝对不是民主政治,‘爱民如子’是过去对于封建统治者的最高要求,但把民众看成了儿子,那还有什么民主的气味!”⑨ 三是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不是官员对人民好一点,给人民的好处多一些,这属于专制制度下的温和政治。“我们不妨背诵一下中山先生对于民主政治所下的一个通俗而确切的定义:‘民权主义就是要拿本国的政治,弄成到大家在政治上有一个平等地位,以民为主,拿民来治国家’(1924年在广州的留声机片演说词)”⑩ 四是民主就是人人依自己的判断诚实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民主讲究讨论商量,但假如开会时大家说了一大套,却不全是心里所想的,会后各人仍旧各做自己的一套,那么民主的世界岂不成欺骗的世界了吗?”(11)

    三、民主之内容

民主之内容是全方位的,它包括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党务上的以及国际关系上的。这一观点是1944年6月12日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的题为“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的讲话中提出来的。毛泽东在这篇讲话中侧重点在于陈述只有民主才能有力量。但他强调的方方面面的民主则可视为民主内容的经典表述。他说:“毫无疑问,无论什么都需要统一,都必须统一。(这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借统一来反对民主而说的。作者)但是这个统一,应该建立在民主基础上。政治需要统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统一在军事上尤为需要,但是军事的统一,亦应建筑在民主基础上,在军官与士兵之间,军队与人民之间,各部分军队互相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民主生活、民主关系,这种军队是不能统一作战的。经济民主,就是经济制度要不是妨碍广大人民的生产、交换与消费的发展,而是促进其发展的。文化民主,例如教育、学术、思想、报纸与艺术等,也只有民主才能促进其发展。党务民主,就是在政党的内部关系上与各党的相互关系上,都应该是一种民主的关系。在国际关系上,各国都应该是民主的国家,并发生民主的相互关系,我们希望外国及外国朋友以民主态度对待我们,我们也应该以民主态度对待外国及外国朋友。”(12)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对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党务民主和国际关系民主等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全面阐述,特别是关于国际关系中应实行民主的看法,现在看来仍然是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进而毛泽东针对国民党政府借口统一而拖延民主,要求先统一而后民主的说法又强调说:“我重复一句,我们很需要统一,但是只有建筑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才是真统一。国内如此,新国际联盟亦将是如此。只有民主的统一,才能打倒法西斯,才能建筑新中国与新世界。”(13)

    四、民主之核心

关于民主之核心的主张,一是政权为人民所握有,为人民所运用。“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状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他们各自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多少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权为人民所握有,为人民所运用,而且为着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务。”(14) 二是民主是民主国家的政府知道人民的意思并就人民的意思以施政。这就“关联到几个问题:首先,人民要有意见。这是不必多加讨论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政府事务的各个方面,因此总是有意见的。好的,它们也会称赞和鼓励,坏的,它们也会批评和指责,而且,也会提出意见来。其次,要使政府‘知道人民的意思’,这点就比较复杂。一方面,要人民能够说出他们的意思来,如果有一肚子意见,没有地方说,或者没有办法说,那就谁要想‘知道人民的意思’都无从知道。另一方面,人民有意思,不管他说得出说不出,还要政府中人愿意知道才行,否则虽然人民的意思到处都是,应知道的人却还是不会知道。所以,一定要人民敢于说话,政府鼓励人民说话,热诚地去‘知道人民的意思’才行。最后,人民敢说,政府愿听之后,还要政府积极‘就人民的意思以施政’,才能使人民的意思不落空”。(15) 三是“人民的意思”是判定意见正确与否的最高裁判者和最后的依据。民主国家政府的基本精神是“人民和政府都要有自尊容人、从善如流,过勿惮改的精神。自己看重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对政府事务的批评和具体建议,同时,也要愿意不掺杂丝毫成见地容许别人发表他们的意见,不应该固执错误,应该勇于改过,不能一误再误。而正确与否,又必以‘人民的意思’为最高的裁判者和最后的依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