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潜力研究(一)

摘要:西安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空间积聚的趋势。基于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了西安旅游产业形成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对西安旅游产业的第一手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西安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讨论了波特产业集群理论在西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适应性,并提出促进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集群理论;旅游产业;竞争优势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地区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来提升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确保旅游业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自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集群”概念后,集群理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最为流行的理论,产业集群政策也日益吸引了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关注。探索集群理论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适用性,分析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潜力,对于地区制定适当的旅游产业集群政策、增强旅游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的研究从观察产业地理集聚现象出发,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由于旅游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点,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不可移动性、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及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程度较深等特点使得旅游产业集群现象不如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普遍,将集群理论引入旅游业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国际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多纳德(Donald)[1]、哥鲁布(Gollub)[2]、安德森(Andersson)[3]界定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构成。杰克逊和莫菲(Jackson & Murphy)[4,5]探讨了波特产业集群理论在旅游产业研究中的适用性。豪(Hall)[6]研究了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行为和创新能力。豪(Hall)[7]、诺维勒(Novelli)[8]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可见,国际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涉及到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优势(尤其是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及动态演变过程等内容,而且注重实证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邓冰等[9](2004)对旅游业集聚现象进行描述和归纳。宋振春[10](2003)、尹贻梅[11](2004)、张建春[12]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给出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尹贻梅[13](2006)从旅游业集群存在的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和效应(创新性)角度,证明了旅游集群的存在。尹贻梅[11](2004)、张梦[14](2006)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到旅游产业集群演变的制约因素。与国际上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相比较,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和集群优势上,关于集群的形成和演变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偏重理论分析,缺乏实证研究。
  
  二、波特竞争优势与集群理论
  
  从集群研究的历史看,对产业集群研究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是迈克尔.波特,他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15]。
  (一)钻石模型
  在钻石模型中,波特研究了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要素:(1)生产要素条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如天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非技术人工与半技术人工、融资等;高级生产要素,如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力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等,这种要素形成周期较长,市场上极为稀缺,一个地区具备这种要素后,通常难以被竞争者模仿。(2)需求条件。指本地区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大量的内需以及内行而挑剔的客户有利于该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即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很多,如运输业、娱乐业、通讯、城市市容等。具有优势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并且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 (4) 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也就是商业规则、诱因,与规范当地竞争形态和激烈程度的标准。战略与竞争行为的背景,可以分成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不同形式的投资大环境,另一方面是影响竞争行为表现的当地政策。
  (二)波特的集群理论
  199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波特发表“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完善了产业集群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且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并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15]。尽管波特的集群理论是在观察工业集聚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也适用于旅游业。波特本人在论述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时,就提到了位于纳珀市的旅游产业集群。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一旦形成,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就会形成互助关系,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会提升多个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凝聚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基础。从本质上看,波特将集群看作是一个自我增强的系统,这一系统刺激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也刺激集群本身的竞争力。他认为这些过程部分地依赖于人际关系、面对面的交流、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所以集群理论将网络理论与竞争联系起来。波特强调了成功的产业集群的特征有: 对竞争力和产业集群在竞争优势中的角色,有共同的理解;适当的产业集群边界;产业集群的成员和相关机构广泛参与;民间部门领导;密切注意个人关系。这些特征将钻石模型中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要素粘合在一起,进而提升了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潜力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西安为例,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潜力。首先从波特钻石模型角度评价构成西安旅游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结构和竞争战略的现状。是否具备这些要素中的绝大部分是西安能否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这部分研究主要通过从各类相关统计年鉴中搜集整理二手资料来进行。其次以波特描述的成功产业集群的特征来评价西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潜力,包括当地旅游产业成员对竞争力和竞争行为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关系及互动等方面的评价。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涉及西安地区旅游饭店、旅游餐饮店、旅游购物商店、旅行社及旅游研究机构,问卷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设计。调查实施于2007年7-8月,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总有效率82.61%。问卷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分析,主要采用算术平均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西安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西安的旅游产业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事业接待型发展至今,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如何把旅游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全面提升西安旅游国际形象和旅游产业水平,推进旅游资源的转化,需要系统地评价西安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
  1.生产要素条件。西安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自然风貌,使西安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的155个基本类型中占据66种,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西安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堡。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等。除了历史文化,西安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等风景名胜区,建有森林公园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