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真菌感染致眶尖综合征两例(一)

【摘要】目的:报导鼻部真菌感染致眶尖综合征。方法:临床观察两例真菌性鼻―鼻窦炎致眶尖综合征诊治及疗效。结果:鼻毛霉菌病患者常因眶尖综合征首诊或就诊于眼科,应引起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鼻部真菌感染;眶尖综合征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类型、诊断、治疗及效果均有各自的特点。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曲霉菌病,鼻脑型毛霉菌病虽较少见,但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我院2009年收治2例鼻脑型霉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69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头痛7天,视物不见3天”入院。糖尿病病史二十年,体格检查:T37.5℃,全身检查:空腹血糖16.8mmol/L。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眼压:右眼14mmHg,左眼17mmHg,(1mmHg=0.133kPa),眼突度:12mm>85mm14mm,左眶部压痛(+),左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左眼瞳孔圆,直径约6.0mm大小,直接及间接对光发射均消失,双眼晶状体核性混浊,眼底检查:双眼视网膜见微血管瘤及散在小片状出血,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入院诊断:左眶尖综合征,左副鼻窦占位病变。给予降糖.头孢类抗生素抗炎.营养神经治疗,入院当天请耳鼻喉科会诊,建议行左蝶窦刮除加筛窦开放、视神经管减压术,但因血糖高,身体状态差,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患者入院第三日死亡,死后尸检:左侧上颌窦.筛窦坏死,为毛霉菌感染,继发脑出血死亡。
例2,患者,女,38岁,因头痛10天.,左侧面部疼痛3天,左眼上睑下垂10小时急诊入院。患者2008年生育二胎,产后半年出现乏力,多饮多尿,伴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等症状,未给予重视。2008年11月感冒后出现头部持续性疼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9.0℃,同时伴左侧鼻塞,流黄色脓涕,无视力下降,无复视。口服止痛药、静点消炎药,病情无缓解,10后头痛加重,恶心,非喷射性呕吐,右眼视物不清,上睑下垂,CT检查:左侧鼻腔、上颌窦、筛窦充满低密度影。查体:体温37.8℃,脉搏72次/分,血压130/80mmHg。精神、食欲差。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上眼睑完全下垂,眼球前突2cm,眼球固定,瞳孔直径6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底检查见视乳头颜色苍白,视网膜血管闭塞,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咽部粘膜轻度充血,咽后壁大量脓性分泌物。左侧鼻腔见血痂及伪膜。双侧中上面部痛温觉不对称。空腹血糖13.38mmol/L,尿糖(+),酮体(+)。入院诊断:左眼眶尖综合征;左侧鼻腔鼻窦占位;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予以营养神经.抗炎.脱水降颅压.抗凝.纠正糖尿病酮症.补液.对症支持治疗。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后炎症减轻,但未完全去除,后筛窦积液较多,头部核磁未见明显脓肿,考虑感染原发灶为副鼻窦。控制空腹血糖波动在5.6-8.3mmol/L,餐后血糖在9.4-14.6mmol/L之间,血压120/80mmHg左右。全麻下行左侧上颌窦.筛窦.蝶窦窦口开放术。标本病理回报为毛霉菌。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一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眼科查体:左眼视力0,左上睑下垂.眼球无明显突出,眼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