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分析及其护理(一)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原因,为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诊断,合理有效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993~2005年老年人糖尿病203例,其中有慢性并发症85例中2种并发症11例(16.5%),3种者45例(52.9%),29例(34.1%)有4种以上并发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梗塞等发生率最高。结论: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另外通过积极做好健康护理指导,制定学习目标,定期进行健康教育。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作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正不断增加,即使是过去认为发病率较低的农村,也呈上升趋势,个别新近富裕起来地区人群发病率甚至高于城镇。由于老年人感知力差,缺乏典型糖尿病症状,以及环境,医疗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临床漏诊、误诊、误治而导致的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十分常见。本文报告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85例,并就并发症发生原因初步探讨。
一、临床资料
自1993年6月至2005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203例,其中慢性并发症者85例(占41.9%),男49例,女36例年龄62~94岁,平均71.6岁。85例中离退休干部17例,工人及城镇居民30例,农民38例。糖尿病病程约6~31年。全组门诊或住院中进行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检测,符合2005年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慢性并发症85例中2种并发症11例(16.5%),3种者45例(52.9%),29例(34.1%)有4种以上并发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梗塞等发生率最高。其中:高脂血症77、高血压47、糖尿病肾病31、冠心病(含急性心肌梗塞)26(7)、眼干燥症17、脑梗塞18、视网膜变性11、末梢神经炎5、白内障7、糖尿病足4、酮症酸中毒1、其他3。85例中72例(84.7%)首诊为糖尿病并发症,3例是急性心肌梗寨救治中出现酮症酸中毒,检查后方才确诊。
临床经过隐匿,典型三多一少者仅13例(15.3%)。首诊确诊率低,仅14例(16.5%)。漏诊、误诊多,37例(43.5%)。合理、准确用药少,25例(29.4%)长期仅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53例(62.4%)用药无针对性或简短间断用药。65例
(76.5%)没有控制饮食。活动量少,46例(54.1%)基本不活动。拒绝胰岛素治疗,仅11例(12.9%)短期使用胰岛素。糖尿病防治知识贫乏,仅19例(22.4%)学习过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
二、结果
12年间85例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死亡43例,其中直接死于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1例,急性心肌梗塞6例,糖尿病尿毒症5例,脑血管意外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严重感染5例,其他1例。
三、讨论
老年人糖尿病以并发症多,临床过于隐袭,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多以并发症为首诊。本组以糖尿病首诊者8例,可能与本组农民及城镇居民占比例较高有关。由于环境、医疗条件限制,专科诊断能力差,使这部分患者未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病程迁延、发生并发症。老年人糖尿病治疗以综合治疗为原则,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血脂、减少致残率为目的。实践证明老年人糖尿病若能早期诊断,及时而正确治疗,完全可以减少和延缓老年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容易触发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β细胞衰竭是老年人糖尿病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双胍类、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对病史长,应用时间2年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已有慢性并发症患者是很难有效地控制血糖。由于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长时间高血糖有密切联系,因此建议及时改用或伍以胰岛素治疗。据报道二甲双胍和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在治疗第一年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此后则难以维持其治疗效果。我们曾有3例口服降糖药无效后改用胰岛素治疗半年,有效控制了血糖,慢性并发症症状也有改善,2例再改服美吡达和二甲双胍仍然有效,并已维待1年以上。说明应用外源性胰岛素后减少了自身已病损胰岛β细胞分泌需求;外源性胰岛素给患者带来的临床效果,主要是增加能量和动力,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因此认为,老年人糖尿病凡有慢性并发症宜尽早伍以,或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前提足量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