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良性疾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一)

作者:许若侨,廖文燕,连叔薏,蔡泽玲

【关键词】 子宫良性疾病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及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者发生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PE)〔1,2〕。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DVT形成较多见,而良性疾病术后发生DVT较少见,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40 000〔3〕。本文对我院诊治的12例子宫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DVT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诊治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2例,年龄42岁~48岁,体重54 kg~66 kg。其中子宫平滑肌瘤8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2例,慢性子宫肌炎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例。全部病例均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前阴道出血时间超过1个月者5例,长期应用止血药者4例,12例术后全部应用止血药2 d~3 d。DVT发病时间术后4 d~20 d。合并切口感染1例,行II期缝合。DVT临床表现:下肢疼痛、肿胀、增粗、皮肤苍白。12例全部发生在左下肢。12例术后均有发热,其中高于38℃有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2例发病48 h行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继续抗凝溶栓治疗。1例行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皮腔内溶栓术,此3例治疗后效果良好。

  1.2.2 药物治疗 9例行常规抗凝加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予速避凝0.4 mg皮下注射,2次/d,疗程10 d~20 d。溶栓治疗予尿激酶10万U~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7 d~14 d〔4〕;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复方丹参16万U,口服阿司匹林或潘生丁。

  1.3 结果 12例至出院时全部治愈,无并发肺栓塞,静脉复通,左下肢局部水肿消退。

  2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管壁损伤,前两者为主要原因〔5〕,由于连续用硬膜外麻醉至周围静脉扩张,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手术或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可致血管壁损伤,易形成静脉血栓;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血液淤滞静脉内,有大量细胞聚集,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造成内皮损伤,激活凝血过程中可能并发血栓形成;子宫切除术后尿管留置时间长,影响患者活动, 因此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