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一)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做好手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和准备;术后加强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16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结论 在围手术期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完全脱位;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多由严重创伤所致,脊柱三柱结构严重破坏及失稳,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特别是对脊髓无损伤或部分损伤者,围手术期护理更为重要,否则极易加重或损伤脊髓。我科于2000年2月至2007年5月,用GSS系统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16例,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1例。腰椎均为完全脱位或侧方移位,L1椎体3例,L2椎体7例,L3椎体5例,L4椎体1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评定采用Frankel法进行分级:A级5例,C级7例,D级3例,E级1例。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取俯卧位,经后方入路行椎管减压,对影响复位的周边软组织进行松解,必要时切除交锁的小关节突,切除部分椎体,使脱位之椎体复位。GSS系统内固定11例,AF系统内固定5例,术毕放置引流管,继续抗炎、激素、脱水及对症治疗,同时予以高压氧治疗。

  1.3 治疗结果 本组16例,完全得到随访,随访1~2年,完全复位14例,复位50%1例,复位75%1例。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完全融合,无断钉、退钉现象。骨折脱位复位情况无丢失,后凸未见进行性增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意外致伤,骨折后须绝对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加上创伤带来的痛苦,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因此护士一定要以真诚的态度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术后的疗效;同时请同类疾病康复的患者做经验介绍,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增强对手术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1.2 体位护理 由于患者脊柱三柱结构严重破坏及失稳,所以应严格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的损伤。翻身时患者双下肢屈曲,护士一手托肩,一手托臀,双手协同用力更换卧位,保持椎体平衡稳定,防止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患者躯干成一线。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翻身的注意事项,嘱患者不可随意更换卧位,主动做好配合。

  2.1.3 术前准备 全面了解患者健康问题,检查患者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心肺肝肾功能,了解有无手术禁忌症。安排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明确损伤椎体的节段,椎体压缩程度,椎弓根和椎体后缘骨质破坏情况。遵医嘱术前运用抗生素,常规备皮、配血、留置导尿,术前12h禁食、水。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按全麻后常规护理,术后6h去枕平卧,吸氧,严密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2.2.2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和衣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压迫、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引流液量多或引流液颜色明显变淡,应考虑为脑脊液漏,可将床尾抬高30°,停止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切口。

  2.2.3 体位护理 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进行轴向翻身,翻身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术前。

  2.2.4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和脱水剂治疗,患者切口疼痛时可给予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2.2.5 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由于手术牵拉,椎弓根螺钉直接固定于胸腰椎椎体上,易造成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手术后24~72h须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情况,嘱患者做足趾运动,并与手术前做比较,观察双下肢肌力的恢复程度,若患者出现双下肢活动及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应警惕发生瘫痪的可能。

  3 预防并发症

  3.1 肺部感染 患者麻醉清醒后,应及早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吹气球等膨肺锻炼,并告知患者多饮水、及时咳痰防止痰栓形成;少食肥甘厚味之物,减少痰液生成;每2h翻身叩背1次、必要时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