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中的实践评四篇经典经济学论文

引言:从实践中提炼概念研究是人们对社会与自然的内在规律的探究过程。任何人都可以展开研究,它是我们全部实践的一个部分,而职业化的研究则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运用相关领域职业研究群体认可的方法达到对于客观世界的普遍、系统、深入认识的实践过程。文中为了陈述方便,将职业研究人员的实践活动称为研究,而将非职业研究人员的活动称为实践。研究成果的一种典型呈现形式是论文,在论文中,研究者所提炼的概念得以陈述,其所讨论的命题得以展开。
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开发了信息不对称概念,指出市场价格只是部分地反映交易商品的质量信息,开创了信息经济学的基础。[1]纳什在《讨价还价问题》中陈述了“正和博弈”概念,论证了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之间的博弈一定受一个正和博弈的引导,从而为经济博弈方法奠定了基础。[2]萨缪尔森则在他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将消费品分为公共品和私人品,这篇论文与他的另一篇论文《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一起,构成了公共品在市场中如何配置的理论解说,成为混合经济理论的基础性文献。[3-4]科斯在他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交易成本这个概念,指出运用市场机制对分工进行协调是有成本的,从而为经济制度分析提供了基础性概念。
这些概念反映了实践的某种属性,从而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可靠联结,其所陈述的属性为广泛的经济实践所共有,并且因为同时具有普遍性与可靠性而使这些概念成为人们理解经济实践、拓展经济理论的工具。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是中国人创造性的经济实践的结果,但是比较而言中国经济理论上的原始创新却有所不足。所以,有必要从理论发展的最基本处,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概念的提炼———来探讨中国经济理论原始创新的基本实现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上述四位推动了经济学发展的研究者的一个经典成果进行分析,他们的成果中所体现出的研究策略对我们很有可资借鉴价值。这些人都是职业研究者,著作丰富,本文的讨论仅限于他们的上述成果。
源于实践的可靠概念概念的可靠性,即概念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践的属性,是理论真理性的基础。社会事实是社会科学的直接论据,从实践中寻求到的“顽强的事实”[6]对于研究的可靠性有它特殊重要的意义,是研究科学性的基本保证。保证概念的可靠性的重要办法是在切近地观察实践的基础上,以实践的一种属性来描述实践。萨缪尔森直接描述了公共消费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阿克洛夫则直接描述了买者和卖者的信息不对称,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经济世界的一个普遍属性,再将其引入到经济理论体系中。
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在直接描述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可靠的推理,用已经成立的一个基本命题和对实践的观察,推论出经济世界的基本属性。纳什描述了博弈行为,并根据博弈行为的存在和“利益引导行为”的基本逻辑,可靠地推断出正和博弈的存在;科斯观察到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与企概念中的实践———评四篇经典经济学论文谢闽(江西财经大学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13)摘要:研究者的使命是以理论创新来反映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发新的概念来概括实践的演进,并将这些新的概念融入理论体系,从而深刻、系统地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切近地观察实践,领会和吸收实践中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并从中观察经济世界的属性,并用学术概念来陈述这些属性,在可能和必要时寻求形式化的表达,是研究工作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