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色彩在国产大片中的运用(一)

论文关键词:色彩 国产大片 视觉语言 中国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国产大片发展至今已逐渐走向成熟,色彩在整个影视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色彩在影片中的地位转变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表现两个方面,简要论述了色彩与故事情节合理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色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体现,为加深影片的意境、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近期的国产大片无论从投资、制作还是演员阵容来看,都可谓之为“大”,即大制作、大投入、大阵容,甚至可与一些好莱坞大片争锋,在票房上也赚得盆满钵满。大片时代的到来,让观众和电影业界欢喜、欢呼不已。电影产业因为历史、武打、玄幻、言情得到了重大发展,投资与影响力无与伦比。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国内每年都有花重金打造的“大片”出炉,这些美轮美奥的电影使中国的电影市场再次复活,让久已疏远影院的中国百姓重新走进电影院。国产大片发展至今,不论是视觉语言的餐餐盛宴,还是故事主题的扣人心弦,色彩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影片创作者在色彩语言的运用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本文主要从色彩在影片中的地位转变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表现两个方面,分析色彩在国产大片中的运用。
一、从餐餐的视觉形式到故事情节的回归
色彩在任何艺术中都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元素,色彩不仅是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视觉元素,又是叙事的语言,色彩能够传递感情、表达情绪,它是表达浓烈感情最有效的无声语言。色彩的基调变化往往是剧情、感情产生张力的有效手段。色彩可以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时空转换,创造情绪意境,烘托影片气氛,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色彩也是非常感性的视觉元素,不同的时期对色彩组合的标准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风尚。对于现代电影艺术而言,使用色彩的方式在现今多元化的艺术风潮中也相对比较自由。
这些国产大片中的色彩将人物的心灵和灵魂直接展示给观者,让观众在色彩的视觉刺激中,感受到电影的情节发展所带来的情感魅力。自张艺谋的《英雄》开始,随后成龙的《神话》、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的《手机》《天下无贼》《夜宴》《非诚勿扰》、周星驰的《长江七号》、吴宇森的《赤壁》、叶伟信的《叶问》、陆川的《南京!南京》等国产大片,从影片的视觉形式而言无一不可称之为餐餐盛宴,其中又以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为典范。
张艺谋的电影之旅也被称为色彩之旅—画面华美,色彩绚丽,效果极度夸张,冲突对比强烈,细节富有匠意,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色。如电影《英雄》中就成功运用了色彩这一电影语言形式,也造就了他以色彩造型著称的特点。色彩可以说是《英雄》中真正的主角,影片通过红、蓝、白、绿、黑等多种色调逐一表现环境、情节及人物的生成与转换,使色彩的形式感在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满眼的菊花、金灿灿的宫殿,张艺谋试图让菊花成为贯穿全片的重要线索,使景象的奢华达到了中国大片的极致。

在电影大片以视觉的华美为市场导向的潮流中,冯小刚在这场署臀盛宴中也一改他的亲民路线—以小人物的生活为突破口,推出了《夜宴》,将影片向国产大片的“大”的特征靠拢,其视觉美感非常强烈,虽获得不少的奖项,票房也不错,但观者的口碑大不如前,其后来的影片立刻有了明显的转变。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现阶段色彩的华美运用使其在影片中流于形式化,将故事内容的粗糙感、空洞感暴露其外。
影片过于进行唯美精致的视觉包装、追求大场面、大题材等,作品就会将主流意识形态强加于观众,使视觉形式的华美凌驾于故事叙述之上,导致电影突出了形式和意念而忽略了故事本身,脱离了观众的情感需求,无法与观众心理产生对接。观众看后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形式的精美没有找到同样坚实的情节和思想作为依托,匠气太浓而灵气不足。对形式要素的过分渲染冲淡了本来就不明确的主题和剧情。很明显,过分强调唯美主义,并不能真正引起观众的审美共鸣。
电影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评价时时触动着导演必须进行创作观念的改变,部分导演的创作重心也逐渐回归到对电影的故事表达上来,以讲述故事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甚至演绎出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我们可以从冯小刚的《夜宴》到《非诚勿扰》的转变中找到答案—平凡生活的故事情节再次得到突出,而对色彩的追求并不是一味地局限于形式和视觉冲击上。由此也可以看出,色彩的运用不仅取决于导演的思维空间、创作意图,更要与剧情、场景的具体需要相结合。
  《叶问》可以说是色彩在国产大片发展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它的色彩很单纯,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实现色彩暖鲜度到冷灰色调的转变,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在观众心理上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前半部分表现叶问平日习武以及与妻儿游戏的家庭生活,在这一部分中多采用温暖饱满的颜色,运用丰富的色彩展开叙事,影片的温暖色调也展现了生活的安逸、幸福。随着日军对华的侵略,影片的色彩逐渐减弱,转变为黯淡的灰色调—即在所有颜色中混人灰色进行故事的描述,通过影片色调的沉闷展现日军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凄惨生活,与之前闲适和睦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影片中,丰富的彩色与黑灰色调的运用除用来区分不同时空外,还被用来强调一种情绪,来诊释电影试图传达给人的一种感受,黑灰与彩色交替出现为情感的表现、情绪的游走提供了重要途径,以此激发国人的民族自强心,同时也不断将影片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影视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不应是客观世界的重复,不应是色彩的简单堆砌,也不应该是色彩形式的游戏,而应该是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交代细节、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一部成功的影片会让观众在观赏时忘记视觉上审美的主动性,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之中。艺术家首先要把电影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需要呈现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过分强调色彩的视觉形式效果,显然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要,只有将色彩与故事情节充分、合理地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也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才能够真正地走出国门,立足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