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机制 规范经营 进一步加强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一)

【摘 要】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围绕电网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农电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问题,搞好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关键的课题。
  【关键词】 转换机制; 规范经营; 财务管理
  
  随着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公司步伐的加快,对电力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标准,对保证经济安全、依法依规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加强和规范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做好农电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保定市共有22个县(市)级供电企业,供电区域内,供电人口1 100万。2007年售电量102亿KWH,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52 034万元。区域内拥有110KV变化站64座,35KV变电站211座;总容量629万KVA,110KV线路125条,35KV线路307条,10kV线路及以下线路1 530条,线路总长33 731kM。企业人数10 969人。为了搞好保定区域内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发展迅速,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电网经营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三期农网改造工程的竣工,农电可使用资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整体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供电可靠性得到极大提高,这对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和适应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的首要问题。现在大多数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产权关系没有理顺,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大多企业面临资产清理与界定、理顺产权关系、调整分配结构、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诸多问题。趸售县供电企业经历了业务指导、代管和全面代管三个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其产权关系尚未理顺,它们还属于地方国有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各县(市)完税,有的还需要上交一部分利润。随着省电力公司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代管力度的步步加大,由产权不统一带来的弊端更多的显现,突出表现在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够和区域内企业协调不力。
  (二)区域内企业发展不平衡
  保定市区域内的22个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售电量达到8个亿以上,小的企业才2个亿多一点,售电量的差别直接影响了企业发展水平和电网建设能力。在地势上保定属于平原和山区交界地带,东部和北部平原及旅游发达地区发展较快,售电收入增长稳定,南部及西部山区发展较慢。在人员结构上素质较高的单位发展快一些,人员较多,工资负担比较重的企业发展慢一些。相对于以上客观情况来讲,其资金量的大小也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县公司之间资金资源的不平衡,不但影响了资金效益,也影响了经营效果。有的县公司资金存量比较大,但投资渠道单一,大量资金闲置,有的县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如果贷款不能及时到位,将影响公司购电费支付。
  (三)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缺乏完整的财务内控体系
  许多单位内控机制不健全,没有足够的监督和控制手段,职责不清,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根据我们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各县之间管理水平也不太一致,好一点儿的县,制度相对完整一些,控制过程也比较到位;差一点的县,内控制度相对少一些,效果就稍差。测试结果显示,从内控制度的完整性上讲,企业决策结果与执行和在建工程、存货方面的制度普遍不够完整;从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上讲,对过程的记录不够严谨。
  (四)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政策不够统一,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趸售县级供电企业核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交流和沟通有限,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还不完全一致。如坏账准备的提取,有的县按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提取,有的县按税法的相关规定提取,有的县按自身的需要提取,有的县干脆不提。其次,管理型财务理念还没有形成,财务管理目的不是核算,而是通过财务管理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趸售县级供电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上下功夫。再次,常规性的财务管理问题依然存在,如影响企业损益的问题,影响资产质量的问题,影响资金安全的问题等。
  (五)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会人员基础较差,缺乏专业性的培训,业务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因此,财会队伍亟待加强。
  
  二、解决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电网企业自身的特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作为农村电力销售的重要一环,是整个电网的一部分,尤其是农网改造工程竣工后,省、市、县三级供电企业的资产已形成大量的交叉,甚至出现了仅能从账面划分省、县供电企业资产,实物资产无法划分的局面。从资产价值看,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已大于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账面资产,所以,趸售应进一步规范为直管,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应改制为省电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确立省(市)电力公司与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省电力公司可采用委派制方式,加强对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和监督。
  (二)建立区域内资金市场是现阶段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盈余与短缺都会影响企业经营的效率。保定区域内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资金资源苦乐不均,资金富裕的单位有几千万的资金沉淀,资金缺乏的单位在贷款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会出现支付困难。在目前国家货币政策从紧的大环境下,资金成本持续走高,建立区域货币资金市场,调剂资金溢缺十分必要。一方面,资金短缺单位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减轻外债压力;另一方面,资金富裕单位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更重要的是,盘活资金可以提高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整体资金运营能力。
  (三)建立统一的财务内控体系,规范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行为
  制度是行为的保证,是对行动的约束和衡量行动的标准。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严谨的、统一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确立财务管理标准。省公司针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三统一”(即统一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并制定了趸售县供电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要使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认识到建立财务内控机制是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的关键,将财务会计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还要以《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细化财务会计制度,使其成为完整的内控体系,更具约束性和操作性。内控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的行为和秩序,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四)统一会计政策,增加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各趸售县级供电企业会计政策不统一,就缺乏统一的会计语言,严重影响了趸售县级供电企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企业经营成果不实,难以满足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计量基础(抄表时间),使得售电量、供电量和线损率之间更容易比较。统一会计计价原则,使得存货等资产价值具有可比性。统一资产质量政策,使得资产真实性水平保持一致。统一会计估计政策,使得资产价值和负债水平更接近于现实。统一会计重要性水平,防止出现同一事项不同的会计处理结果。统一会计报表格式,使得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只有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为加强财务管理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