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的进化》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的进化》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的进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的一章内容,涉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理论,是承接上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重要章节,而且通过学习生物进化方面的知识,初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为学习第八章“生物与环境”打下基础。同时这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生物进化的观点,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
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进化的实质(B:识记)。
2.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唯物主义理论和较有说服力的进化理论的创立过程的学习,了解科学研究与生物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和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3.1教学重点
基因频率的概念。
3.2教学难点
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学情分析
4.1知识准备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步思想,又学习过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殖等知识,为学习生物的进化作了知识准备。
4.2情感准备
地球上的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和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等现象困扰着学生,如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它们为什么会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为什么会进化?如何进化?……这使学生产生要去了解和解答相关现象的强烈渴望,即求知欲。
5课前准备
5.1资料准备
利用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等参考资料,通过因特网搜索,搜集一些关于生命的由来(准备了4种学说:进化论、特创论、智慧设计论和迁居论)、生物的进化用进
四、验证突变与选择的关系
实验背景:教材在《生物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节内容中,仅仅是从理论上解释了突变与选择的关系,认为突变是不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为自然选择。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往往认为环境(如药物)诱发了突变,即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突变的原因和突变的性状间是相对应的。为证明突变与选择的关系,我向学生介绍了莱德伯格夫妇(V.Lederberg和V.Lederberg)设计的影印实验,较好的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8教学反思
在课题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节课设计了2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开展不同程度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一是在目标指引下进行课题式研究,二是为了“教”而学。目的是让学生做到既要关注知识结论,更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中,来自学生各方的发言不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互动效应。而我自认为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当学生的观点一致,但研究的角度不同时,我总是引导学生互相辉映;当学生的观点相悖时,我总是引导学生展开争论,相互启发……
由于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都属于假说,通过课题式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要尊重科学,区分假说与臆测、凭空想象等;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追求真理的艰难及学习科学家们的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另外还为学生对科学的研究留下无限空间。通过师生角色兑换式学习,在“学生”的不断装糊涂和不断“犯错误”下,由“教师”不断替“学生”澄清概念和纠错中让学生实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涵”的意义建构。通过突出理论创立过程的研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科学知识和现象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