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语文)word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的起源与发展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礼一直是人类全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外在框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在大量借鉴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尽管曾多次并极其严厉地批判和否定自身传统文化中的积习与流弊,反复冲决传统礼教所编织的罗网,批判传统礼制严苛的戒律对人性的无情禁锢与虐杀,但当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我们再来认真地审视本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却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因素,至今依旧执著地在人民生活中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糟粕,卸去历史遗留的重负,以建设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精神文明。这就必然地要涉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批判。但这种批判必须和合理的继承结合在一起,监须持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必须尊重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如果说,一个民族总是背负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荷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会导致沦落与衰亡的话,那么,对民族文化持彻底否定、全部抛弃的虚无主义态度,则同样不会有崛起的希望。
和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概念有它特有的内涵,这便是文治教化。显然,这是与武力征服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及治理原则,即借助教化引导人们改变原始落后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建立起理想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养成良好的处世态度和生活习惯。而礼仪的熏陶与普及,则是这种秩序建构和习惯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礼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社会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在原始先民的心目中,天地鬼神是在冥冥之中主宰万物、干预人类意志的令人敬畏的力量。因此,无论耕作、田猎、饮食、游乐,都须先敬鬼神,礼仪也就表现为这种祭祀活动中的极其虔诚而庄严的仪式。在人类面对自然力的肆虐而感到无法认识与控制的时代,这种祭祀仪式所体现的,无疑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现象和各种社会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不断加深和丰富。于是,原始的畏惧心理逐渐转化为对社会的控制、利用和改造的意识,先民们所创立的最初的礼仪,已远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各种现实关系,礼的内容便开始发生带本质性的变化,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使人类在天地之间追求平衡与和谐之外,还开始和人际关系的平衡与调整相融合,然后衍化、蜕变,进而渗透到社会政治领域,形成为一套有普遍参照意义的程式与规范,并成为了中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
设立礼作为约束自己的规范,明确人区别于禽兽的特质以确认人的崇高尊严,扬弃原始的生命形式而走向道德化、制度化的社会管理道路,这正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性和人的存在价值的自觉,人在蒙昧基础上向文明的升华。人已不再作为自然世界的奴隶而存在,尽管在此后的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还没有摆脱听命于天的宗教迷妄,但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人类又极鲜明地表现了管理社会、改造世界的欲望与能力,而礼则正是这种表现中最强有力的手段。
(选自《礼与传统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作为人类全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外在框架,一直贯穿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代以来,我们一方面借鉴与吸收外来文化,一方面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积习与流 弊,批判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禁锢与虐杀。
C.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糟粕,卸去历史遗留的重负,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精神文明的需要。
D.背负传统文化的历史重荷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对民族文化持彻底否定、全部抛弃的虚无主义态度,都不利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传统文化受过外来文化影响,也多次被批判和否定,但今天需面对的现实是,传统文化中的积习流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B.文治教化是中国的“文化”概念中特有的内涵,它是与西方文化中崇尚武力征服的思想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及治理原则。
C.礼仪的熏陶与普及是人们在建立起理想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养成良好的处世态度和生活习惯过程中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D.批判和合理的继承相结合,持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尊重本民族文化的特点,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与批判传统文化应持的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始先民认为天地鬼神是主宰万物、干预人类意志的令人敬畏的力量,对鬼神的祭祀仪式可以看做是礼产生的最初形态。
B远古社会,自然力肆虐,人类无法认识与控制,因此当时敬鬼神的祭祀仪式体现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C.礼的内容和作用发生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现象和各种社会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加深和丰富有关。
D.礼成为人类在管理社会、改造世界酌表现过程中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表明人类原始的对自然的敬畏心理已经没有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钞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成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敕,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州有大狱 狱:案件
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 知:掌管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邀:迎候
D.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 赋:征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3分)( )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⑤二人后皆历清要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 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竟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困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 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5分)
(2)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赠阙下裴舍人[注]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遏,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此诗为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
8.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图景?(5分)

9.这首诗表现出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论语•雍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荀子《劝学》)
(3)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将门之后
李晓燕
岳青每次说自己是北宋名将岳飞的后代时,那准是和岳大婶干仗的时候。岳大婶就狠命地在地土跺着自己的一双小脚儿,仿佛那脚下的土地就是岳青。岳大婶把牙错得“啧啧”有声,说:“你也不撒泡尿照照,就您老那身子骨儿。捏把捏把不够一碟子,还将军的后呢,给将军牵马恐怕还不够格儿呢!”
与岳大婶开战,岳青一感到力不从心时,便败走麦城。出了自家的后门儿,直奔南园茶楼。在那里,岳青是十足的将门之后,只要给钱,就是山呼“万岁”,跑堂的小二儿也照呼不误。岳青往往要上一杯铁观音,一面品茶,一面看着楼下熙来攘往的人流和车流。唉,人少多了,车也少多了,就几天的工夫,这街就不像个街了!岳青在心里叹惜。岳青暗骂:狗娘养的日本人,真作孽呀!那苍凉的情景让岳青的眼里仿佛要生出热泪来一般。
正在岳青心里潮乎乎的时候,金四爷一挑帘子进来了。金四爷是岳青在茶楼最不想见到的人。关于将门之后的问题,谁也不跟岳青较真儿,可就是这个金四爷,却以大清八旗子弟的后代自居,一百个不把岳青放在眼里。
金四爷一进门,就看见岳青坐在那里,端着茶碗的手悬在半空,眼睛却向他这边张望。也不等跑堂儿的招呼,金四爷径直朝着岳青对面的座位走了过去。到近前,却不坐下,而是把一只脚踩在岳青对面的那张椅子上,手搭着椅背,眼睛斜瞪着岳青,说:“你不是将门之后吗?有种跟日本人试试,杀个把日本人让老子瞧瞧,也不枉你是将门之后!”岳青拿着茶碗的手抖了一下,险些洒了那铁观音。看岳青还是坐着不说话,金四爷把腿从椅子上放下来,抬屁股坐了上去,直冲着岳青的脸低声说:“不行就本本分分做孬种吧!”岳青还是没有搭话,举着茶碗,一口一口地啜茶。待一碗茶饮尽,放下茶碗,冲着金四爷一抱拳,说了句“四爷您慢用”,不待金四爷回复,径自走下楼去。
谁也没在意岳青的离去,大家依然喝茶的喝茶,下棋的下棋。外界的纷乱仿佛早已阻隔在了茶楼的门外。可是,天知道,人们的心却是浮躁的,张歪脖将军时居然忘记了拿掉对手的棋子。常胜将军孙二庆连输三盘,可大家却都端着一个平静的表情,藏着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要不是岳大婶找到茶楼里来,天家还以为岳青是回家了。可是,岳青没有回家。从早上出门一直到日头西斜都不见人影,岳大婶就着急了,岳青从来没有出去这么长时间过。岳大婶说,我们是吵了,可是我们哪次不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呀!大家不禁哗然。岳大婶却哭了,那死鬼一定是出事了!
金四爷带了一帮人去寻找岳青,因为金四爷认为岳青的失踪跟他头晌说的那番话有关系。金四爷想,这老小子不至于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吧?要是那样,我金四以前还真是小看了他了。
天一擦黑时,从出西关的坟场上找到了岳青。那情景,把金四爷着实吓了一大跳。
已经是初秋的夜了,天一黑,冀更昱出夜露的苍凉。岳青躺在一个坟头上,清白的月光映照着他苍白的脸,他前胸挂满了血迹,身体早已冰凉,但他的一只手却紧紧地掐着一个日本军人的脖子,两个手指陷到脖颈里边。血顺着他的手背流入袖口,早已凝固。而他的另一只手则抓着日本军人戳在他前胸的刺刀。想来,他死前,是和日本军人进行了生死对视,那目光早以刻入彼此的心里。
金四爷缓过劲来,就长嚎一声!:“岳青,原来你真是将门之后啊!”在场的人无不低泣。帮岳大婶料理完岳青的丧事,金四爷就参军了。他临走时说:“我不战死杀场,就是凯旋!”
(选自《短篇小说》2011年第8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岳青是将门之后的说法没有得到岳大婶的认可,岳大婶还因此常与岳青吵架,除此以外 岳大婶对岳青还是非常关心的。
B.岳青面对苍凉的街道,眼里直想流泪;金四爷鼓动岳青去杀个把日本人,这样的言行表明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
C.茶楼中的人们都表情平静却内心浮躁,说明日军的恶行已经激起了人们的不满,但胆小 怕事的他们只求能置身纷乱之外。
D.金四爷帮岳大婶料理丧事后就参了军,一方面是他想弥补内心的愧疚,另一方面是由于 他誓死也要捍卫中国人的尊严。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岳青是如何证明自己是将门之后的故事,深层的用意却是为一个懦弱的民族能够强大起来指明方向。
(2)小说反复写到茶楼这一地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将门之后”岳青有哪些性格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主要由金四爷与岳青“较真”和岳青与日本军人同归于尽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蔡元培:在“洪水”与“猛兽”之间
王刚
1919年5月3日,凌晨,一辆疾驰的马车停在了北平东堂子胡同。这里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家。车上下来一个人,他是蔡元培的挚友,北洋政府原外交总长汪大燮,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巴黎和会外交后援会的委员长。
他给蔡元培带来的是一个坏消息。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态度转变了,同意了日本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让给日本的无理要求。国务院总理钱能训已密电巴黎,让陆征祥签字了。这个消息让渴望“公理战胜强权”的知识分子们彻底清醒了。蔡元培对北京政府也已完全绝望。
在汪大燮看来,如今国家唯一的希望就在蔡元培领导下的北大,那里有一大群有正义感的教授,有几千名有爱国心的学生,只要北大点起火种,势必能燃烧全国,能惊醒民众,那就有可能力挽狂澜,制止政府的卖国外交。
可是对于学生运动,蔡一向有保留。他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任何的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劝,他不赞成学生离开课堂上街示威,游行请愿。去年五月二十日,为了反对政府与日本签订军事协定,北大学生也曾到总统府游行请愿,当时蔡就曾极力劝阻。在他看来,学生运动无异于洪水。
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学生队伍准备向天安门出发时,蔡元培校长曾出来劝阻。多数学生颇感不耐烦,发出了“嘘!嘘”的吵嚷和怒骂声。三千多位北大和各校的学生终于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人群中的爱国情绪已到了沸点,慷慨激昂的演说声,悲愤激烈的口号声,回荡在古老的京城上空。
蔡元培人虽在校长室,心却一直追随着游行队伍。先是听说赵家楼起火了,大批军警出动了,后来又听说总算没有开枪弹压,学生们已平安回来了。最终的消息是,以许德珩为首的三十二位学生已经送监,其中北大学生就占了二十名。蔡元培再也不能坐视了。
当天晚上,北大全体学生齐集法科大礼堂,商讨营救方案。5月5日下午,北京的十四所高等学校的校长聚会于北京大学,正式打出了“校长团”的旗号。以蔡元培为首的大学校长们终于大义凛然地走上了大街,以风萧萧兮一去不复还的气概,齐赴警察厅,找吴炳湘放人。迫于压力,两天后,三十二名被捕学生获释。
然而,蔡元培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运动从最初的请愿到以暴力事仵收场,让他预感到不是一件好事。
5月9日,蔡元培剃去长须悄然离京,辞去北大校长之职。事实上,蔡元培已身心疲惫,他看清了在整个事件的漩涡中,自己都是被动不自由的。“不但为校务的困难。实因校务以外,常常有许多不相干的缠绕,度一种劳苦而无功的生活”。然而,北大学生却认为蔡校长乃被逼离京,轰然而起学潮。虽经多方敦请,蔡元培仍不肯回北大,且在6月15日发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称校长一职须承仰上级官僚鼻息,自己已忍煎受熬两年半,决不愿再尝滋味。但许多校内纠纷非蔡元培亲往而不能处理,迭经函电交驰敦请,蔡元培只得于9月10日离杭启程,12日抵京,重进北大执掌校政。
1923年1月17日,因为“罗文干案”,蔡元培彻底辞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并发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他希望能像传统文人雅士那样,归隐西湖,息心听林,温习德法文,准备翻译一部《西洋美术史》或若干美学名著,决意不再回北大。
果如蔡元培所料,“五四”胜利之后,学生竞取代学校当局,执行起决定聘请或解聘教员的权力来,一旦所求不遂,辄搬出罢课闹事相要挟。教员如束以纪律或考试上要求严格一点,也马上遭罢课反对,罢课成为学生手中威胁校方与教师的法宝。而事实上,对于中国的未来,蔡元培早在1920年初,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洪水与猛兽》说,新思潮好比洪水,军阀好比猛兽,以为中国现状可算是洪水与猛兽斗,“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
(选自《先锋国家历史》,有删改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在他唯一带出来的东西就是随身穿的工作服,而留在宿舍中的两床被子、三双鞋以及 四套衣服已随火灾付诸东流。
B.设立“581”廉政账号等八项措施,构建了一张无懈可击的互“廉”网,树立了太原市治超 部门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C.印章收藏的升温使得印章篆刻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名家的篆刻价格从两年前每个字几百元上涨到了如今的上千元。
D.不能割断与垄断相关的利益链条,国务院“新36条”不仅在过去、在现在,而且在今后还面临纸上谈兵的尴尬。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连日来,数千名球迷来到位于市中心的火车头冰球俱乐部总部附近,献上鲜花,寄托哀思,表达不舍之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B.纽约警方不敢怠慢,不仅当天早早将华尔街完全封锁,就连华尔街的标志――铜牛塑像也被完全封锁起来,气氛格外紧张。
C.由于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无证驾车,还协同同伴恶意殴打一对夫妇的事件引起了众多网民关注,一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D.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 ; 。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借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完成的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现实与理想之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回顾自己以前曾经怎样辉煌,也常还有人后悔过去曾经的错误、畏惧曾经的失败,人们也喜欢畅想美好的未来:丰厚的收入、名车、洋房、鲜花、阳光……对此,央视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有一句可用做注脚的话: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要求:请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