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练习(附答案2015高考语文一轮)

1.了解和把握议论文在结构和论证上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2.熟悉和掌握“构筑框架,打造‘板块’”的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013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2013年高考江西卷优秀作文: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有别于母语语境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紧扣作文材料,概括描述“三怕”的情形,分析“怕”的原因,进而揭示造成学生“三怕”的三方面的原因,点明题旨,总领全文。]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在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着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提出分论点之一,并予以论证。]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提出分论点之二,并予以论证。]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提出分论点之三,并予以论证。]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守旧的教师和现行教育体制的导向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照应标题,总结全文。]
[总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按照“总―分―总”的框架架构全文。开头扣住材料所说“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各用一个论证板块逐一予以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收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教育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上面例文是十分典范的议论文,无论结构框架的搭建,还是论证“板块”的打造,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构筑框架
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构筑好文章的框架。
议论文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论是开头,本论是主体,结论是结尾。其中主体是对文章的论点作分析论证的部分,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框架”,主要指本论部分的论证结构,亦即文章是用什么结构方式展开论证的。论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中心论点的时候,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分别予以论述,这就是并列式结构。
2.层进式结构。
在论证中心论点的时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层进式结构。它的特征就是各层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它可以按探究的思路在论述了“是什么”后,进一步指出“为什么”和“怎么样”;也可以按归纳的思路由特殊到一般或是按演绎的思路由一般到特殊进行论证;还可以按推演的思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论证。
3.对照式结构。
在论证中心论点的时候,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来予以论证,就是对照式(或称正反对比式)结构。对照式的目的是能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中得到论证。它可以正反简单比列,也可以先破后立,还可以多重正反强调。
在谈到议论文的结构(或说“框架”)时,不能不提到“总分”式结构这一形式。在此须说明的有两点:其一,“总分”式结构通常说的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形式,所谓“总”,主要指议论文的总起部分(主要指“引论”),而所谓“分”,主要指议论文的展开部分(即“本论”),上述“并列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和“对照式结构”都是“分”的具体样式。其二,“总分”式结构也可以用在论证的各“板块”中,比如在本论部分围绕某一分论点展开论证的时候,可以采用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方式。
“总分”式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无论何种形式,首先应在“总”字上下工夫,要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将分述内容的主旨概括出来,使之成为能“张目”的“纲”。同时,分说必须与总说在中心主旨上保持一致,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相互之间不可重复、交叉。“总分式”的运用能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
二、打造“板块”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说理的实质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它主要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应按拟定的框架设置若干个论述的层次(例如“并列式结构”之下各个并列的部分、“递进式结构”之下显示递进的各个部分、“对照式结构”之下用以对照的两个部分),而对每一层次所作的论证往往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这个“板块”有时是一个自然段,有时则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怎样写好论证“板块”呢?
首先要关注“板块”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注意:“并列式结构”之下各个并列的论证“板块”是从同一层面的不同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对照式结构”之下的论证“板块”是分别从正面和反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递进式结构”之下的论证“板块”则要从不同层面递进式地论证中心论点。
其次要关注“板块”内部的组合方式。每一个“板块”,都须集中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这个中心意思也可称为“论点”,对全文来说,这个论点往往是文章的“分论点”。对论点(或说“分论点”)的论述,一般有“主题句”“支撑句”和“结论句”。“主题句”通常是提出分论点的句子;“支撑句”主要指对论据进行分析以论证论点的句子(通常是一组句子);“结论句”一般是位于“板块”末尾的总结整个论证板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