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生物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题(带答案)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
地 理
(必修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34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
A.自然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树造林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3.据中央电视台消息,200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从4月23日晚袭击了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陕西等地的部分地区,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沙尘暴橙色警报。沙尘暴天气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4.下列关于生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C.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D.生产功能是绿色植物的独特功能
读图5-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 )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6.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C.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有的演化比较快,有的则相对稳定
B.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不具备统一性,各要素按各自的规律演化着
C.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和其他要素无任何联系
D.自然地理环境统一演化的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8.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图5-2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9~10题。
9.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
A.⑤ B.⑥ C.⑦ D.⑧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5-3完成11~12题。
1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读图5-4“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大气污染严重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15.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
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 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16~17题。
16.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7.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图5-5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9.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 B.从沿海向内陆 C.垂直地带性 D.随纬度而变化
20.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 (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高山地区
读图5-6,完成21~22题。
2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
A.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树生长
受地形的影响,自然带往往会出现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如图5-7“40°N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24.海拔低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所在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纬度越高,相同海拔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 ( )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读图5-8“北半球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完成25~26题。
25.该森林带是 (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
26.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 )
27.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
A.昆仑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天山 D.富士山
28.下列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属于北半球暖温带山地的是

29.“山前桃花山后雪”最主要反映了                   (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不同的气候特征 B.自然带的垂直分布特点
C.气温随高度递减的事实 D.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0.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                      ( )
A.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B.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C.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D.北纬50°~70°的大陆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图5-9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 成因相同的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形成的。
(3)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相同而陆地自然带不同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
(4)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5)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在南半球缺失的两个陆地自然带的字母是____,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图5-10是“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
(2)图中的自然带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⑤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部的________以南。
33.图5-11所示的是珠穆朗玛峰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
①常绿阔叶林 ②针叶林 ③落叶阔叶林 ④针阔叶混交林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峰南坡基带为___________带,北坡基带___________带。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5-1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___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带。
(5) 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