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养“飞龙”,年出栏10万多只(一)

  农家孩子上了大学,多是想“跳出农门”,然而天津财经大学的陈磊毕业后却放弃了银行的工作,回家又当起农民,专门养起了“飞龙”。不过,他养的这种“飞龙”并不是国家保护动物――野生“飞龙”,而是又名“赛飞龙”的美国鹧鸪。如今,刚大学毕业两年的陈磊已经在西青区建成存栏4万只、年出栏10万多只,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飞龙”繁养基地。

  天津陈磊,80后创业故事,天津大学生养飞龙,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句俗语许多人耳熟能详,不过“龙肉”具体是什么北方人大多不清楚。其实,“飞龙”学名鹧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2011年从天津财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陈磊正是用这个小家伙,搞起了特色养殖,也正因为此,他还获得了天津市的创新创业特等奖。

  创业者自述:我是个不安分的人

  谈到自己,陈磊说,或许天生他就是个不安分的人,大二当推销员卖报纸,大三当校园代理,大四时又做到河西三所高校的代理,“大四时,一个月就赚了两万六。”陈磊说,当校园代理,让他不仅赚到了钱,也学到了团队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大四毕业时,陈磊和所有的毕业生一样,忙着找工作。“好像就是为了证明自己。”陈磊说,他是班里第一个找到工作的,当时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都给了他机会,最后他选择了中信银行。但实习了3个月后,陈磊却辞职了。“我发现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状态。”陈磊举例说,“实习时在银行大堂,如果这一天客户少,老员工们会觉得这一天不错,没那么多事。但我却有些沮丧,一天就这么白白地消耗了。”于是,当同学们纷纷到工作单位报到时,陈磊却选择了辞职回家。

  创业者的生意经:看准“物以稀为贵”

  大学所学的专业和农业完全没有关系,为什么选择养“飞龙”?陈磊说,当时选择回家养“飞龙”,就是看准了“物以稀为贵”这个商机。

  原来,陈磊的父亲早年在东北工作,到天津后发现这边“飞龙”养殖是空白,便自己在家养了一批,由于数量不多,每到“飞龙”快出栏时,不少酒店与个人便主动过来预订,过去几年养殖场的规模不大,一年也就几千只,而且只有养殖环节,没有孵化和加工环节。和父亲的“小打小闹”不同,陈磊多方请教后,建起专业的饲养楼,引进孵化器,不到两年时间,随着近期种苗基地的完工,整个繁养规模从最初的几千只跃升到现在的存栏4万只,年出栏10万多只,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飞龙”繁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