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吻

词典名字:

鸱吻

词典发音:

chī wěn

注音:

ㄔ ㄨㄣˇ

成语繁体:

鴟吻

词典解释

鸱吻[ chī wěn ]

⒈  指中式房屋屋脊两端陶制的装饰物。

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宫殿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 开元 初年, 润州 江寧县 瓦官寺 修讲堂,匠人於鴟吻内竹筒中得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 作 栢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见其吻如鴟鳶,遂呼之为鴟吻, 颜之推 亦作此鴟。”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其餘官称,多所更定,宫殿悉除去鴟吻。”

网络百科

鸱吻

  •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 据《太平御览》载:“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北宋吴楚原亦在《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
  •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
  • 近音词、同音词
  • chī wěn鸱吻
  • chì wèn斥问
  • chì wén赤文
  • chī wén吃文
  • chī wén摛文
  • chī wén螭文
  • chì wèn叱问
  • chì wén敕文
  • chī wěn螭吻
  • chí wén池文
  • chí wěn弛紊
  • chì wèn叱問
  • chī wěn鴟吻
  • chī wěn蚩吻
  • chì wèn斥問
  • chǐ wěn齒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