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僻

词典名字:

邪僻

词典发音:

xié pì

注音:

ㄒㄧㄝ ˊ ㄆㄧˋ

词典解释

邪僻[ xié pì ]

⒈  亦作“邪辟”。

⒉  乖谬不正。

⒊  品行不端的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邪辟”。

⒉  乖谬不正。

《管子·正世》:“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干宝 《晋纪总论》:“廉耻篤於家閭,邪僻销於胸怀。”
苏辙私试进士策问》:“身蹈於礼而耳属於乐,如此而后邪辟不至。”
《红楼梦》第一百回:“薛蝌 见这话越发邪僻了,打算着要走。”

⒊  品行不端的人。

《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

网络百科

邪僻

  • 邪僻,汉语词汇。
  • 拼音:xié pì,
  • 释义:1、乖谬不正。 2.品行不端的人。
  • 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审分》考,邪僻,乖谬不正。
  • 近音词、同音词
  • xié pì邪辟
  • xié pì邪僻
  • xié pì衺僻
  • xié pí邪皮
  • xié pí鞋皮